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个人信息 孙士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留学生博导。2010-2019年于长安大学信息学院就读本科、博士,其间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访问。 研究方向: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在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PAMI、IEEE TITS 及国际会议 ECCV、CVPR 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担任 CVPR、ECCV、NeurIPS、IEEE TITS、IEEE TIM 等期刊会议的审稿人。 申请发明专利 9项,发布 11项 开源项目,GitHub总 Stars 超过 1K。 置顶 2026年招生: 需招收5名研究生,招收1名国际博士研究生,可接受外校保研生,有意者请邮件联系:shijieSun@chd.edu.cn。 2025年6月7日,1篇论文被CVPRW接收,恭喜天添等同学。 2025年6月4日,1篇合作论文被TNNLS接收,恭喜永乐等同学。 2025年6月4日,恭喜柯宇同学获得CSC联合培养资助。 2025年5月28日,1篇论文被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接收,恭喜永乐等同学。 2025年5月26日,恭喜弘凯同学获得CSC联合培养资助。 2025年4月30日,1篇论文被ICMR接收,恭喜永乐等同学。 2025年4月23日,1篇论文被电子学报接收,恭喜杨洋、弘凯等同学。 2025年4月8日,1篇论文被ESWA接收,恭喜卜永峰等同学。 2025年3月21日,1篇论文被计算机工程接收,恭喜杨洋等同学。 2025年3月27日,1篇论文被ESWA接收,恭喜刘莅辰等同学。 2025年3月12日,1篇论文被计算机应用接收,恭喜黄舒雯等同学。 2025年2月27日,2篇论文被CVPR接收,恭喜魏弘凯、杨洋、郭柯宇、黄永乐等同学。 2025年2月1日,论文 LMTTM-VMI 被 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 录用。 2025年1月27日,论文 SmartTrack 被 Computers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录用。 2024年12月31日,指导的学生队伍在第十届智慧城市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恭喜胡红利、魏弘凯等同学。 2024年4月11日,指导学生刘浩楠获国家奖学金。 2024年3月1日,恭喜刘莅辰博士论文在《T-ITS》录用。 新闻 2023年8月26日,恭喜文雅硕士论文在《图学学报》发表。 2022年10月12日,李聪亮同学的论文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录用。 2023年2月,李昂论文被 Electronic 期刊接收。 2022年9月,恭喜2020级本科生刘易行和李欢欢同学在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三等奖。 2022年08月,恭喜2021级研究生刘泽东等同学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北分赛区一等奖。 2022年08月,恭喜2021级研究生王凯、苟铃滔、文雅、刘泽东同学荣获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 2022年08月,恭喜2021级研究生王凯、苟铃滔、文雅、刘泽东同学荣获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 2022年1月,论文 3DDACNN 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录用。 2021年12月,论文“Data Association in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A Survey of Recent Technique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被接收。 指导研究生
个人简介 孙士杰于2019年在长安大学获得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博士学位,2017年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联合培养。 现担任 T-ITS、CVPR、ECCV 等顶级期刊与会议的审稿人,研究兴趣包括 多目标检测跟踪、交通三维重建、多目标位姿估计 等。 社会职务审稿人 担任以下期刊与会议的审稿人:
其他 陕西省图象图形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机器视觉; 人工智能; 交通场景理解; 人机交互 开授课程研究生课程
本科课程
科研项目研究项目 ATS 载运装备数字化与孪生系统构建共性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纵向(2023-2026),75万 复杂动态环境下视觉目标深度层级感知与理解研究子课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纵向(2022-2025),45万 本项目针对复杂动态交通环境进行感知与理解,开展跨视域感知增强与知识迁移理论、智能驾驶环境感知技术的研究。 ![]() 多视觉传感器融合的列车障碍物探测项目主持:企业项目,横向(2022-2023),50万 本项目开发一种基于光电融合探测的列车机器视觉系统,在多场景下进行智能探测,提升轨道车辆主动防御能力,避免事故发生。 ![]() 优秀博士毕业生项目主持:中央高校,纵向(2021-2023),8万 本课题围绕单目视觉下的交通感知任务,研究三维模型多视角特征提取、多目标检测与匹配等问题。 基于多相机联动的大范围交通目标实时时空重构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57万(2021-2024,62072053) 本项目通过相机空间自动标定和时间同步校准,构建多相机在统一时空下的关联关系,实现交通目标的高精度时空重构。 ![]() 单相机下基于多目标位姿及运动参数估计的快速三维交通场景重建方法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24万(2021-2023,62006026) 本项目重点研究单目图像的目标三维建模、位姿估计与运动参数计算,构建三维交通仿真环境。 基于RGB-D相机的公交客流自动识别系统研发项目参与:企业横向,80万(2014-2019) 本项目研发一套基于RGB-D相机的行人上下车自动统计系统,包含感知设备、算法模型、上位端软件及后台数据分析软件。 论文2025 年 [13] Liu L, Song X*, Song H, Sun S*, et al.YCFA-Net: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Vehicle Detection and Fire Anomaly Recognition in Tunnel Scenarios[J]. 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s. 2025 (Accept) [12] Guo K, Huang Y, Sun S*, et al. Beyond Human Perception: Understanding Multi-Object World from Monocular View[C]. CVPR2025. (Accept) [11] Wei H, Yang Y, Sun S*, et al. Mono3DVLT: Monocular-Video-Based 3D Visual Language Tracking[C]. CVPR2025. (Accept) [10] Lei Q, Sun S*, Song X, Song H, Feng M and Wu C (2025). Bootstrapping vision–language transformer for monocular 3D visual grounding[J]. IET Image Processing.[Code] 2024 年 [8] Liu L, Song X*, Song H, Sun S*, Han X, Akhta N, Mian A. Benchmark data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people counting in cluttered scenes using depth sensor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4, 20(10): 3599-3612. [PDF] (中科院一区, IF=9.5) 2023 年 [7] 李聪亮, 孙士杰*, 张朝阳, 等. 基于孪生空间的单目图像目标位姿一体化标注方法[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3, 60(11): 2671-2680. [PDF] [Code] (T1类) [6] 宋焕生, 文雅, 孙士杰*, 等. 基于改进教师学生网络的隧道火灾检测[J]. 图学学报, 2023, 44(05): 978-987. [PDF] (T2类) 2022 年 [5] Han X, Huang XY, Sun S*, Wang MJ. 3DDACNN: 3D dense atten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point cloud based object recognition[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2022, 55(8): 6655-71. (中科院二区, IF=8.13) 2021 年 [4] Rakai L, Song H, Sun S*, Zhang W, Yang Y. Data association in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A survey of recent technique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22, 192: 116300. [PDF] (中科院一区, IF=6.9) 2020 年 科技成果荣誉奖励2020年 长安大学 优秀教工 2019-2021 长安大学 先进科技工作者 工作经历2024.12 - 今 长安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 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副教授 2022.12 - 2024.12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与交通信息系 副教授 2019.12 - 2022.12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与交通信息系 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