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数字孪生、人机协同、生产管控与决策优化等智能制造系统领域的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教育部“春晖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面上资助等项目,发表中科院一区期刊论文20余篇、高被引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成果转化4项,参编专著1部、教材1部。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第三届《机械工程学报》优秀论文奖等科研奖励5项。 担任《工业工程》期刊青年编委,IJPR和Mathematics期刊客座编辑,CIRP IPS2、NSFC-RGC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受邀在全国数字孪生会议、中国工业工程年会等做特邀报告,IEEE TII、IEEE TSMC: Systems、IEEE IOT、IEEE TASE、IEEE-CAA JAS、RCIM、JMS、JCLP、ADVEI、IJPR、ASME JCISE、CIRP JMST等期刊审稿专家。 一、团队介绍: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所拥有固定研究人员8人,在站博士后7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5人,团队负责人为惠记庄教授。团队拥有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国家博士后“香江学者”、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以及“长安学者”青年学术骨干等优秀人才。 团队主要从事制造系统智能化相关研究,包括:工业物联网、数字孪生、智能车间、生产运营管理、智能制造服务、3D打印与增材制造、绿色制造与再制造、精密测量与检测等。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3篇,中国知网CNKI“三高”论文2篇,中科院一区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9-2021 年度交通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长安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多项奖励。 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所下设4个研究小组,如图1所示。 团队负责人: 惠记庄教授、博导,个人主页:http://js.chd.edu.cn/gcjxxy/hjz/list.htm; (1)数字孪生车间生产管控与决策优化小组 主要从事数字孪生、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在智能车间生产执行管控中的应用研究,包括智能车间物联配置、数字孪生建模与仿真、生产状态实时监控、生产扰动识别与自主响应决策、自主动态生产调度优化等。 小组成员: 朱斌教授、硕导,个人主页:http://js.chd.edu.cn/gcjxxy/zb/list.htm; 丁凯教授、博导,个人主页:http://js.chd.edu.cn/gcjxxy/dk100/list.htm; (2)智能制造服务与工业产品服务系统小组 主要从事服务型制造系统与工业产品服务系统相关研究,包括智能制造服务模式分析、生产性物流服务组织与动态规划、装备远程在线运维服务配置、服务知识共享与服务协作等。 小组成员: 张富强副教授、硕导,个人主页:http://js.chd.edu.cn/gcjxxy/zfq/list.htm; 常丰田讲师、硕导,个人主页:http://js.chd.edu.cn/gcjxxy/cft/list.htm; (3)绿色低碳制造与装备能耗建模优化小组 主要从事再制造系统、低碳制造系统相关研究,包括装备远程监控与再制造回收决策、再制造系统生产协同与优化控制、高耗能装备在线能耗建模与监测、装备能耗大数据分析与预测优化等。 小组成员: 刘清涛副教授、硕导,个人主页:http://js.chd.edu.cn/gcjxxy/lqt/list.htm; 吕景祥副教授、硕导,个人主页:http://js.chd.edu.cn/gcjxxy/ljx/list.htm; (4)精密测量与加工质量误差溯源分析小组 主要从事精密测量、误差补偿、加工质量在线监测与误差溯源等方面的研究。 小组成员: 刘永生副教授、硕导,个人主页:http://js.chd.edu.cn/gcjxxy/lys/list.htm; 二、招生计划: 研究所每位老师每年招收4名硕士生,团队博导每年招收1~2名博士生,专业方向包括:机械类、自动化、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 欢迎大家报考 长安大学 工程机械学院 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所。 研究所将为大家提供丰富的科研条件、良好的科研氛围,同时不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有意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相关研究的同学,请联系:kding@chd.edu.cn。 三、国际交流: 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Lihui Wang院士、瑞典林雪平大学Prof. Ou Tang、澳门科技大学Prof. Felix T.S. Chan、香港理工大学Dr. Pai Zheng、英国剑桥大学Dr. Sichao Liu、英国Cardiff大学Prof. Ying Liu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可推荐团队优秀成员至上述单位交流访问。 社会职务研究领域面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密切跟踪国际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前沿与研究热点,以“科研+教学”双轮驱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主要手段,围绕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网络协同制造等发展需求,重点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系统与过程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图1),同时考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需求,从系统科学的视角研究智能制造服务系统、绿色低碳制造系统等的关键使能技术,旨在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系统工程研究基地,为国家培养具有过硬专业素养和科研实力的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人才,服务于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与国家地方经济发展。 1、技术视角:工业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云-边协同计算,深度学习 2、应用视角:“人-机-物”群智赋能与协同机理、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PPS)自治管控与决策优化 开授课程科研项目
论文
科技成果荣誉奖励工作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