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以培育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信息技术人才为目标,立足专业特色,通过实施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履行辅导员的九大职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思政铸魂、学风强基、科研启智、素质塑能、榜样领航等措施,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精心护航学生成长。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乐做、巧思、厚爱、善导”的原则,用心落实日常工作,用智创新工作方法,用爱陪伴学生成长,用情培育学生成才。 作为“职路导航辅导员工作室”的主持人,运用“一芯二核四点”模式开展生涯教育,洞察新时代学生特质,实施个性化教育。 工作理念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社会职务研究领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学生日常管理、学风建设、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职业规划、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 开授课程在教学中,以思政课程和生涯规划课程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与素质拓展 职业决策与就业指导 科研项目从工作实际出发开展科学研究,主持了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类)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8项。聚焦工作室职路导航的主题,主持教育部就业类育人项目2项。 2016年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类)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以网络平台为例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侯外庐与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 2019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陕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评估及对策研究 2022年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高校网络文化精准配送机制研究 论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学术成果彰显文化自信,助力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实现将一线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又用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 高校中特殊群体学生关怀问题初探 浅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 关于推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几点建议 浅析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西安丧失全国政治中心地位的原因新探 特殊群体的关怀和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方法 试析丝绸之路对西北地区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作用 从昭武九姓的贡品管窥其在国际商业中的地位 如何看待“民族英雄” 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国宝为例浅谈我对文物的认识 硕士毕业论文-后秦史初探 基于激光传感数据的拥堵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次级交互模式研究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探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精准配送机制构建研究 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逻辑向度与实现路径--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cssci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造就时代新人,陕西日报理论版 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九州出版社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科技成果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超过200项,亲自指导的项目分别获得挑战杯省级特等奖、互联网+省级铜奖。 2018年陕西省第六届大学生德州仪器(TI)杯模拟及模数混合电路应用设计竞赛省级三等奖 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铜奖 2023年陕西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 2023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西北赛区三等奖2项 荣誉奖励陕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校优秀共产党员、军训先进工作者、学工部先进工作者、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辅导员技能大赛二等奖等个人荣誉或称号10余项,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廉政文化建设作品大赛等征文荣誉近10项。 工作经历2010.07-2012.07 长安大学信息学院辅导员 2012.07—2015.10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学工办副主任 辅导员 2015.10--2017.01 挂职陕西省商南县富水镇富水街社区第一书记 2017.01—2020.04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工办副主任 团委副书记 辅导员 2020.04至今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