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兰平 教授

体育部(体育系、体育运动研究所)

头像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西安体育学院、西北大学

邮件: hlp008@163.com

电话:

出生年月: 1971

办公地点: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体育馆

个人资料

  • 学院: 体育部(体育系、体育运动研究所)
  • 性别:
  • 出生年月: 1971
  • 职称: 教授
  • 学位: 博士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 毕业院校: 西安体育学院、西北大学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hlp008@163.com
  • 通讯地址: 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长安大学体育部(系)
  • 邮编: 710064
  • 传真:
  • 办公地址: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体育馆
  • 教育经历:


    ² 1992.09~1996.07,西安体院体育系,体育教育训练学,教育学学士。

    ² 2003.09~2006.07,西安体院研究生部,体育教育训练学,教育学硕士。

    ² 2008.09~2011.12,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管理学博士。

    ² 2015.02~2016.02,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


个人简介

² 杭兰平:男,陕西人,中共党员,长安大学体育部(系)主任,教授,教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访问学者。篮球国家级裁判员。长安大学运动与健康促进中心主任。体育部(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学委员会主任。

在《体育科学》、《人民日报》、《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报纸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收录20余篇,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专著1部,主编、副主编教材6部。主持及参加国家级、省级课题20余项。论文入选国际会议3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参加及报告20余次。多次获得全国学术会议、陕西省高校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一、二等奖。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负责人。

²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体育课程思政)、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体质健康监测与管理等。

² 主要学术兼职: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硕士生导师。

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XX学者奖励计划”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专家;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江西省、河南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等。

社会职务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副秘书长(2023)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体育协会副秘书长(2020)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2023.5、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自行车分会副秘书长(2019-2020)、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2019-2027)、“国培计划”陕西省乡村体育教师专项培训讲师(201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2010-2012)、国家体育社会指导员陕西省职鉴中心理论讲师。

陕西省学生体协副主席(2021-2025)、陕西省篮球协会副主席(2021-2024)、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攀岩运动专业委员会主任(2021)、陕西省体育改革发展研究会体育教育专项委员会主任(2020)、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跳绳运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21)、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2019-2023)、陕西省青少年健康促进行动工作组专家(2020)、陕西省体医融合专业委员会委员(2020)、陕西省体育法学研究会理事(2021)、陕西省延安时期体育研究会理事(2022)。

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ICSPAH)终身会员(2015)、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ACPSS)会员(2015)。

长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长安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长安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长安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专家。


研究领域

要从事高等体育教育工作,在体育教育与训练(体育课程思政、篮球、CUBA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校园体育文化、体育管理、产业),体质健康监测、促进及管理等研究领域。

体育“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教学创新与革新手段丰富,20多年来一直从事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在促进学生情商、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体育与“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持续性长,成果丰富,效果显著。相关校级教学成果3项,学术论文若干篇;提出了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情景式教学模式等研究;在教学中采用平板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体育技术教学的研究,成果获得全国大运会二等奖。先后获得校级最满意教师、教学名师、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完成校级教改立项4项。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省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校级高级职称讲课比赛一等奖、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校园篮球相关研究:在篮球CUBA人才培养、体教结合研究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篮球联赛企业化”以及“产权辨析”等研究观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在体育营销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学术成果。

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刊登的文章《既抓个体身心健康又抓社会心理健康——更加有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文章从社会学意义上就健康内涵和本质展开论述,指出个体身心健康与社会心理健康紧密相关,二者作为有机整体具有着内在协调性并表现为和谐的理想状态,阐述了社会心理健康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个体身心健康不断促进社会心理健康的理论观点,并结合当前实际就抓好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心理健康、进而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

课题研究:陕西省群众篮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2048)。获得陕西省体育局三等奖,入选陕西省体育局《体育科研成果汇编》。论文,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产权”及“利益”的辨析—基于“股份制”特点的CUBA“联赛企业”模式设计发表在《体育科学》2010(9)。入选第三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受到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的关注。2016年主编教材《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教程》,为2016年国培计划陕西省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项培训项目培训教材,反应良好。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体育赛事的型构逻辑与方案设计,获得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22),西安市人民政府。

科研论文文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一等奖(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2017)、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21),获得陕西省“先进个人”荣誉(202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体育局、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联合表彰)。

开授课程

  一、大学体育公共课

    《篮球》、《男子健美》、《减脂》、《游泳》等

  二、体育社会指导与管理专业课

    《体育市场营销》《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篮球》等。


科研项目

1、高校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提升研究(220601339172740).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11)主持人。

2、“十四运”对西安市公共体育服务设施配置影响的研究(JY106),西安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费0.8万,2021.5-12,主持人。成果收录到《西安文化蓝皮书(2022)》西安市权威年度研究报告。

3、更加有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9ZT005)2019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经费2万元。2019.5-12月,主持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4、西安举办丝路沿线国家体育品牌赛事的研究(编号19T76,序号229)西安市社科基金立项,0.5万。2019.4-10。主持人。

5、陕西省体育小镇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2018118),2018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立项。结题时间:2019.12.30.主持人。

6、陕西省教育厅教育专项经费,“互联网+体育教育”创新平台建设([2016]246),200万,2016.12-2018.12,分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

7、“陕西省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国际体育赛事的可行性及风险预防”(2015P011)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2015.8-2017.10.经费1.5万,主持人。

8、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立项课题“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案例研究“SGH140547”,2014年10月。主持人。

9、主持的2012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立项一项。“陕西省群众篮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2048)。主持人,并获得三等奖,资助2000元。2014.9月23日。

10、《西北地区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11BTY037),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主持人刘新民教授。经费15万元,2011—2013年。参加人。并主持其子课题:《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多视角理解。

1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05年度)《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DPA050173),子课题《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案例研究》,2006~2008年,2009年结题。主持人。

12、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03年度)“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主要成员。并主持子课题《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目标下多元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LA030206-LG05)2004~2006年,免于鉴定结题。

13、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基金,《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W200731),2008~2010年,资助经费一万元,结题。主持人。

14、陕西省教育厅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0202013)。 2003~2005年,主要成员。已结题。


论文


 以第一作者(通讯)发表的主要论文CSSCI

1、杭兰平,王松,邢金明,康冬. 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体育赛事的型构逻辑与方案设计[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03):336-341.

2、乔晓月,赵智伟,杭兰平,马聂云.陕西省“一带一路”体育精品赛事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06):721-725.CSSCI收录。通讯作者。

3、杭兰平.既抓个体身心健康 又抓社会心理健康:更加有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知新觉)人民日报,2019.05.31,第09版。

4、杭兰平.生态视野下高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相融的新路径,《高教探索》2014年第5期。P50-53.CSSCI收录。CSSCI收录。

5、杭兰平等.企业体育隐性营销产生的原因、种类及风险控制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2):107-111.CSSCI收录。

6、杭兰平,李杉,张睿,毕剑锋,王立彬。对CUBA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兼谈对“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探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5)559-564. CSSCI收录。

7、杭兰平,张睿,郭光,郭雅。对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情商(EQ)教育的探讨,《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5)190-193.CSSCI收录。

8、杭兰平,杨莉然、冯均科、张睿。基于企业视角的体育明星代言风险特征的剖析,《科学经济社会》,2011,29(4),175-180.CSSCI收录。

9、杭兰平,冯均科,郭光,郭雅。理性审视中国足球“假赌黑腐”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6卷第2期,135-139。CSSCI收录。

10、杭兰平冯均科贺宝成。COSO-ERM全面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体育营销风险),发表在《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5期157-159.同时被(X8人大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全文收录。2011年第4期,67-69。人大复印。

11、杭兰平,张睿,冯均科,毕剑锋。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产权”及“利益”的辨析——基于“股份制”特点的CUBA“联赛企业”模式设计,《体育科学》2010年第30卷第9期82-90。CSSCI收录。

12、杭兰平,杨莉然,杭孝平毕剑峰。我国大学生对中国电视体育节目需求与动机的现状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09):95-98.CSSCI收录。

13、杭兰平。对影响我国体育产业融资渠道因素的分析研究,《学术论坛》2010,33(1)143-146.北大、CSSCI收录。

14、杭兰平,毕剑峰“鸟巢”商业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学术交流》2009年第12期131-134,总189期,CSSCI收录。

15、杭兰平,盖立忠,王家彬。对首届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男子组若干技术指标评析,《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第43卷第1期56-60,CSSCI收录。

16、杭兰平,刘新民王家彬聂东风苟定邦。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对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29卷第7期。CSSCI收录。

17、杭兰平,王家彬,刘新民,林华,苟定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32(3), 126-128.CSSCI收录。

18、杭兰平,王家彬,魏炜郭汉杭孝平。高校体育教育过程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5卷第1期。100-102+10。

19、杭兰平、杭孝平。对西安市主要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体育科学》2004年第24卷第4期,CSSCI收录。

20、杭兰平,杭孝平。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研究与实践,《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年第36卷 第6 期,2002(06):77-78.CSSCI收录。


1、教材《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教程》第一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3。

2、教材《大学体育理论》第二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8,

3、教材《大学体育实践》第一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8。

4、专著《体育营销风险管理研究》独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5、论著《大学体育教程――理论篇》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6、论著《大学体育教程――实践篇》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7、《沸点体育》,主要参加人,多媒体网络教材,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6

8、论著《大学体育与健康》副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科技成果

荣誉奖励


2022年,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论文: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体育赛事的型构逻辑与方案设计,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西安市人民政府。

2022年,长安大学“教学名师奖”荣誉称号

2022年,第四届陕西高校本科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2021年,长安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1年,长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建党100周年);

2021陕西省参加十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获得“先进个人”荣誉(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体育局、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联合表彰);

2019年,长安大学年度干部考核优秀;

2017年,陕西省参加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获得“先进个人”荣誉(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体育局、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联合表彰);

2017年,陕西省第二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2016年,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

2013年,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TY19);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篮球裁判员荣誉称号;

2008年,陕西省篮球运动蓬勃发展五十年庆典大会“优秀裁判员新星奖”

2005-2014年,多次荣获陕西省大学生篮球联赛“优秀裁判员”称号。

2002年,2005年,第四、八届全国高校裁判员培训班“综合能力优秀裁判员”称号;

2016年,西北工业大学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2013年,西北工业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组讲课比赛,一等奖;

2011年,西北工业大学首届“吴亚军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二等奖;

2009年,西北工业大学“最满意教师”荣誉称号;

2008年,西北工业大学奖教金;

2007年,西北工业大学“教学评估先进个人”称号;

2006年,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等。


工作经历

1996-07—2018-07:西北工业大学体育部、 讲师、副教授、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曾担

                                 任体育部教学计划管理室、科研与学科管理部、体质测试实验室主任

                                高水平运动队班主任等。

2015.02—2016.02: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

2018-08—至    今 :长安大学体育部(系)教授,体育部(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