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凯 副教授

汽车学院

头像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长安大学

邮件: lzk_1860@163.com

电话: 13379507917

出生年月:

办公地点: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111室

个人资料

  • 学院: 汽车学院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副教授
  • 学位: 博士
  • 学历: 研究生
  • 毕业院校: 长安大学
  • 联系电话: 13379507917
  • 电子邮箱: lzk_1860@163.com
  • 通讯地址: 西安市南二环中段237号
  • 邮编: 710064
  • 传真:
  • 办公地址: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111室
  • 教育经历:

    2005-2009  长安大学  车辆工程专业  本科


    2009-2012  长安大学  车辆工程专业  硕士


    2011-2016  长安大学  车辆工程专业  博士


    2014-2016  密歇根大学 安娜堡分校  机械工程  联合培养博士


    2019-2023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  博士后


个人简介

李兆凯,男,1986出生,长安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现为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留学生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1.车身结构建模与分析、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超材料力学性能(刚度、强度、模态、抗撞性等)表征;2.线控底盘与先进电驱动技术;3.机器视觉与智能车辆;4.飞行汽车;5.机器人运动与控制智能机械行走系统;6.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新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社会职务

研究领域

1.车身结构建模与分析、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超材料力学性能(刚度、强度、模态、抗撞性等)表征;

2.线控底盘与先进电驱动技术;

3.机器视觉与智能车辆

4.飞行汽车;

5.机器人运动与控制智能机械行走系统;

6.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新技术


开授课程

本科课程:

1)《车身结构设计》(大三、专业课)

2)《汽车空调技术》(大四、专业课)

3)《汽车专业外语》(大三、专业课)

4)《汽车设计基础》(大三、专业课)

5)《汽车人机工程学》(大三、专业课)

6)《工程热力学》(大二、学科基础课)


7)《大学生创业基础》(大一、创新创业类)


研究生课程:

1)《计算机图形学》(博士、春)

2)《智能车设计与实践》(硕士、秋)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24~      )                          在研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905043),主持(2020~2022)           结题

【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Q5072),主持(2018~2020)               结题

【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300102228105),主持(2018~2019)           结题

【5】中国公路车辆公司委托项目(2019ZQ12A06),主持(2019~2020)          结题

【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博士助研项目(2013G322402),主持(2013~2015)   结题


参与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075 ),参与(2020~2023)           结题




论文

近年,在研究兴趣方向的代表作有:

1.超材料力学性能(刚度、强度、模态、抗撞性等)表征领域:

新型点阵夹层防撞梁与负泊松比吸能盒复合总成开发与吸能性能《中国公路学报》2021.09第一作者、通讯作者EI收录、我国高质量期刊T1级别、长安大学学术期刊目录A类

新型负泊松比材料等效性能与吸能性能研究《机械强度》2023.04第二作者、通讯作者(CSCD)


2.结构优化、抗撞性与多材料、轻量化领域:

汽车前部结构低速碰撞耐撞性与轻量化优化[J].中国公路学报,2016,29(10):149-158.第一作者(EI)

白车身静动刚度组件灵敏度分析与轻量化设计[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6):111-117.第一作者(CSCD)

汽车薄壁吸能结构的轻量化分析[J].2023.04,第二作者

Bending collapse of treble rectangular thin-walled tub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ceptual design for automobile crashworthines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2021.04第一作者(SCI / EI收录)(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刊);


Crashworthiness and lightweight optimization to applied multiple materials and foam-filled front end structure of auto-body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7.08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收录)


3.机器视觉与智能车辆、机器人运动与控制智能机械行走系统领域:

基于RGB-D SLAM的智能车自主避障与路径规划试验研究 《汽车技术》 2021.09第一作者、通讯作者CSCD(入选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心学术精要高PCSI论文)

模糊速度规划与RBF优化滑模纵向控制策略研究《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24.11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混合控制策略研究《汽车技术》 2024.01第一作者、通讯作者CSCD

基于数据分析的车辆故障系统研发《电子设计工程》 2020.08 第二作者 

Dynamic abuse testing of airbag system for passenger car under vehicle-road condi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high-risk triggering items《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2022.05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 / EI收录)(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刊);


4.车身结构建模与分析领域:

The initial velocity value of coach in frontal impact research[C]. Proceedings of the FISITA 2012 world congress, 世界汽车工程师大会,2012,9:91-104.第一作者  (EI检索)

The safety of body structure and occupant protection research of medium bus under three kinds of frontal impact forms[C]. Proceedings of the FISITA 2012 world congress, 世界汽车工程师大会,2012,9:279-292.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EI检索)

5.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新技术领域


参与 编著“普通高等教育车辆工程专业教材”《客车空调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一部。

科技成果

参与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建设工作:

(1)国家标准GB/T 12428-2023《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2)交通行业标准JT/T216-2020《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

(3)汽车行业标准:QCT997-2015《客车全承载整体框架式车身结构要求》


荣誉奖励

学科竞赛


基于科研工作,作为第一或唯一指导教师,指导以下学科竞赛并获奖(指导获奖同学超过80名):


20185月,非凡士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二等奖;(西安)

20188月,长安大学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主赛道金奖


20193月,长安大学第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194月,第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陕西省一等奖;(西安)

20195月,全国大学生工程能力训练竞赛陕西赛区三等奖;(西安)

20197月,第十四届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基础四轮组西部赛区二等奖;(重庆)

2019年11月,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三等奖;(北京)

   

2019年9月,因指导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在第35个教师节受到长安大学表彰;


2020年8月,长安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主赛道银奖

2020年8月,第十五届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双车组西部赛区二等奖;(重庆)

2020年11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三等奖;(西安)


2021年5月,第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陕西省三等奖;(西安)

2021年8月,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基础四轮组西部赛区三等奖;(重庆)


2022年7月,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完全模型组西部赛区二等奖,入围全国总决赛;


2023年7月,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完全模型组西部赛区一等奖;(重庆)

2023年7月,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基础四轮组西部赛区三等奖;(重庆)

2023年8月,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天津)


2024年7月,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完全模型组西部赛区二等奖;(重庆)

2024年7月,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摩托组西部赛区优胜奖;(重庆)

2024年7月,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镜头组西部赛区优胜奖;(重庆)


2025年7月,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完全模型组西部赛区二等奖;(成都)

2025年7月,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双车跟随组西部赛区优胜奖;(成都)

2025年7月,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智能视觉组西部赛区优胜奖;(成都)

2025年8月,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机器人任务挑战赛),陕西赛区二等奖,入围全国总决赛并获优秀奖;

2025年8月,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机器人任务挑战赛),陕西赛区二等奖,入围全国总决赛并获三等奖;

2025年8月,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机器人任务挑战赛),陕西赛区一等奖,入围全国总决赛获得一等奖(冠军队)


教学比赛

2020年6月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    一等奖  

2020年4月  2020年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二等奖 

2020年7月  长安大学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          三等奖  

2025年7月  第三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三等奖

毕业设计

长安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6

学生工作

2017-2018学年长安大学本科生优秀班主任201810

工会工作

长安大学学青年近平,比敬业精业主题征文比赛   一等奖(201812

“我和我的长大”主题诗文朗诵视频作品大赛  一等奖(2021年3月)

“扬师德师风,担职责使命”教职工演讲比赛  优秀奖 (2024年9月)

长安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2024年12月)






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