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陈轶嵩,男,1988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车辆工程专业A岗责任教授,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青年“长安学者”。担任陕西省新汽车概念验证中心主任、道路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汽车绿色低碳测评与控制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安大学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院副院长。兼任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汽车强国战略研究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共享出行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低碳燃料与氢动力汽车技术分会委员、陕西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西安市汽车产业产教联盟副理事长等职。同时担任《Automotive Innovation》副主编、《内燃机学报》编委、《汽车工程学报》编委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青年编委、《汽车技术》青年编委、《汽车实用技术》常务副主编、《汽车工程师》编委。 近五年来共主持30余项各类研究课题,其中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项目、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2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4项,累计获批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中科院一区、二区论文10余篇,中文高质量A区论文10余篇,获批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专著7部。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生产力促进奖二等奖、亚太汽车工程学会优秀青年论文奖、长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长安大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智能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汽车产业规划与政策分析。 博士后合作领域: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智能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每年招收博士后1-2名。 博士招生领域:车辆工程(080204)、机械(085500),每年招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2名、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名。 硕士招生领域:车辆工程(080204)、机械(085500),每年招收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3-4名。 社会职务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 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院汽车强国战略研究专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共享出行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低碳燃料与氢动力汽车技术分会委员 陕西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 西安市汽车产业产教联盟副理事长 《Automotive Innovation》副主编 《内燃机学报》编委 《汽车工程学报》编委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青年编委 《汽车技术》青年编委 《汽车实用技术》常务副主编 《汽车工程师》编委 研究领域开授课程本科生课程: 《汽车理论》(必修课) 《汽车设计》(必修课) 《汽车设计基础》(必修课) 《电动汽车技术》(选修课) 《汽车技术战略与产业政策》(选修课) 研究生课程: 《汽车前沿技术》 《新能源汽车储能与应用技术》 科研项目主持30余项各类研究课题,其中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项目、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2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4项,累计获批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 论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中科院一区、二区论文10余篇,中文高质量A区论文10余篇,获批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专著7部。 [1]陈轶嵩,罗耿,邢云翔.新能源汽车年检政策体系研究.汽车大数据应用研究报告(2021)-新能源汽车安全篇[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0 [2]陈轶嵩,兰利波,张春梅,蔡旭.乘用车节能减碳专题研究.中国节能汽车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2 [3]陈轶嵩(副主编).陕西省汽车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M]. 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0 [4]陈轶嵩(编委).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2018-2019)[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1 [5]陈轶嵩(执笔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发展报告(2021)[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0 [6] 马建,许彬,陈轶嵩,赵轩. 车辆智能共享出行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5.2 [7]杨沿平,唐杰,胡纾寒,陈轶嵩. 中国汽车节能思考[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科技成果荣誉奖励1.2021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省部级人才称号)(2021.01) 2.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20-2024) 3.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6)(排名7/15) 4.2022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12)(排名10/11) 5.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02)(排名7/16) 6.2021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06)(排名6/10) 7.2021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02)(排名3/11) 8.2023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23.05)(排名2/11) 9.2023年中国生产力促进(创新发展奖)二等奖(2025.01)(排名2/19) 10.2023年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07)(排名3/5) 11.2019年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019.03)(排名5/13) 12.第十九届亚太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201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2017.10) 13.2021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优秀青年论文奖(2021.10) 14.2016年陕西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16.06)(排名6/6) 15.2021年长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21.06)(排名6/10) 16.2023年长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23.11)(排名3/10) 17.2023年长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11)(排名10/10) 18.2019年长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09)(排名6/7) 19.长安大学2020年度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2021.12) 20.长安大学第五届课程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2024.12) 21.长安大学2017-2018学年“优秀本科生班主任”(2018.11) 22.长安大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先进个人(2018.07) 23.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银奖(指导教师)(2020.10) 24.长安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2019.09) 25.长安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二等奖(指导教师)(2018.06) 26.长安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二等奖(指导教师)(2022.06) 27.长安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三等奖(指导教师)(2021.06) 28.长安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通过(指导教师)(2021.06) 29.长安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通过(指导教师)(2018.06) 30.长安大学首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2019.06) 工作经历2015-今: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系主任、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