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王步,男,1974.09,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兼西安市政协十四届、十五届委员会委员、长安大学工程结构诊断与改造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委员会青年委员、西安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和建筑结构分会副主任委员、中铁二十局1+X建筑施工工艺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家委员会专家。 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后,于2003年8月至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作至今。其间,于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进入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 至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土木结构与环境工程系, 担任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筋混凝土结构;外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片材加固技术;工程结构抗震与加固改造;结构抗冲击优化与冲击防护;外包钢构套改造既有结构技术。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064)、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2346011和20180110801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项目(16YB119)等20余项。主编及参编完成国家行业标准和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共8部。 先后获陕西青年科技奖(1/1)、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5)、陕西省高等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5)、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青年科技奖(1/1)、西安市青年科技人才奖(1/1)、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4/5)、长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10)。 获“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荣誉称号。近十年,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特等奖、一等奖、最佳制作奖和全国土木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一等奖等20余项。 社会职务1、西安市政协十五届委员会委员 2、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长安大学工程结构诊断与改造研究所所长 4、中国土木建筑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青年委员 5、西安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6、西安市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主任委员 7、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专家委员会成员 8、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专家组成员 9、1+X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家委员会专家 研究领域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筋混凝土结构 2、外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片材加固技术 3、工程结构抗震与加固改造 4、结构抗冲击优化与冲击防护 5、外包钢构套改造既有结构技术 开授课程1、结构可靠度(硕士研究生) 2、工程结构质量分析与处理(本科) 3、高层建筑结构(本科) 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064,低速冲击作用下FRP环向围束加固层的力学行为与设计对策研究,主持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DBJ/T 61-53,芳纶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主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编制,JGJ 36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1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Kevlar纤维布在建筑修复加固领域上的运用和拓展【杜邦(中国)研发管理有限公司】,主持 Kevlar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震加固工程结构研究【杜邦(中国)研发管理有限公司】,主持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房屋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6BAJ04A03-10,住宅结构维修加固专向技术研究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结构优化和加固技术研究(中建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编制,JGJ/T 363,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DBJ/T 61-68,既有村镇住宅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DBJ61/T 104,陕西省村镇建筑抗震设防技术规程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DBJ61/T 106,村镇砌体结构民居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 合作开展预应力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同济大学),主持 大规模农村房屋危险性实地调研(同济大学),主持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1108013,结构有限元仿真课程,主持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2346011,“仿真、互动与拓展”一体的土木工程实验课,主持 免支撑沉降后浇带施工全过程受力机制研究(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主持 免支撑伸缩后浇带施工全过程受力机制研究(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主持 综合管廊结构深化分析与优化(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8043,生土基材料与生土基砌体强度标准试验方法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4BAL06B04-04,传统村落民居营建工艺构造与组建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8BAJ08B10-06,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研究-06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DBJ61/T 157,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DBJ61/T 159,混凝土刚性防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论文1、B. Wang*, X.H. Wu, Q. Liu, Y.Y. Wu, F. Huang, L.F. Xu, X. Wu, Y,X. Deng.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externally bonded CFRP sheets for shear strengthening of RC beam-column joints, Polymers,14 (2022),1347.(中科院二区,IF=4.967) 2、B. Wang*, X.H. Wu, Z.Y. Sun, J.Q. Liang, X.P. Mao, T.C. Bi, Y. Song, W. Y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low-velocity impact behavior of CFRP wraps in presence of concrete substrate, Constr. Build. Mater. 301 (2021) 124103.(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7.693) 3、B. Wang*, H.R. Zhu, X.H. Wu, N.Y. Zhang, B.Q. Yan,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low-velocity impact response of CFRP wraps in presence of concrete substrate, Compos. Constr. 231 (2020) 111541.(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5.407) 4、王步、郭浩楠,一种预留弯折点的FRP筋材及制作方法,发明专利,ZL202011607547.X。 5、王步、孟林杰、黄小霞、毛校鹏,发明专利,一种FRP箍筋成型装置及筋笼制作方法,ZL201811386167.0。 6、王步、杨威,发明专利,一种非直线FRP筋的现场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ZL202010943507.6。 7、王步、王宇,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现场弯折FRP筋的装置及弯折方法,ZL202010832563.2。 8、王步、王心意,发明专利,预制现场弯折成型连接装置、FRP筋弯折成型方法和FRP筋材,ZL202010773414.3。 9、王步、王心意,发明专利,施工现场的FRP筋弯曲连接装置及弯曲FRP筋构件制备方法,ZL201911033387.X。 10、王步、闫宝琪,发明专利,一种撞击试验中用于环向测量冲击反力的装置,ZL202010802451.2。 11、王步、吴星、闫宝琪,发明专利,一种撞锤系统及冲击试验方法,ZL202110628874.1。 12、王步、毛校鹏,一种基于液压原理的抗冲击消振支座及工作方法,ZL202010627911.2。 13、王步、毛校鹏、孙振月、毕铁川、宋宇、杨威、梁家琪,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冲击试验的熔断型挂钩装置及工作方法,ZL201910469002.8 14、王步、孙振月、缪福军、张诺亚、毕铁川、梁家琪,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平衡轴压加载功能的冲击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ZL201811377373.5。 15、王步、孙振月、梁家琪、毕铁川、缪福军、张诺亚,发明专利,一种冲击试验装置,ZL201811149822.0。 16、王步,王涛,王毅红,一种用于加固砌体的FRP片材预制端锚装置,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588460.8。 17、王步,王毅红,王涛,一种FRP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用砂轮阵列式自动倒角机,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588457.6。 18、王步,卜永红,王涛,王毅红,一种砌体加固用FRP板材自动安装系统及树脂和固化剂预制盒,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588462.7。 科技成果1、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芳纶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T 61-53-2009),主编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 369-2016,参编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JGJ/T 363-2014,参编 4、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61/T 157-2019,参编 5、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混凝土刚性防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J61/T 159-2019,参编 6、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陕西省村镇建筑抗震设防技术规程》,DBJ61/T 104-2015,参编 7、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村镇砌体结构民居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DBJ61/T 106-2015,参编 8、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既有村镇住宅抗震加固技术规程》,DBJ/T 61-68-2012,参编 荣誉奖励1、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5),2016 8、长安大学优秀教师,2010 9、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4/5),2006 工作经历2003年8月至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作至今。其间,于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进入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 至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土木结构与环境工程系, 担任高级访问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