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罗晓瑜,男,广东清远人,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工程系副书记,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副教授,硕导。201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桥梁美学与造型设计方法以及桥梁智能设计与建造方法研究。 教学方面:系统讲授了道路与桥梁渡河工程本科专业课“桥梁美学与造型设计”、“桥梁工程”、“桥梁专业英语”等课程;研究生行业课程思政课“中国桥”、“交通文化”,研究生全英课程“桥梁概念设计”等课程。 教学研究方面:主持了2018年度中央高校“双一流”引导基金本科生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桥梁工程互动式教学方法研究”;主持2019年度中央高校“双一流”教学建设项目:“桥梁美学与造型设计”慕课建设;主持了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0-2022年度交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面向交通强国建设的行业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 科研方面:主持了深中通道项目A标段、水东湾跨海大桥、武穴长江大桥、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巴拿马运河三桥等国家重点以及国外大型桥梁等多座著名地标建筑的景观与造型设计研究,并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了我国交通运输部第一部桥梁景观设计规范《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规范》(JTG/T 3306-03-2018)。 主持并完成了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带斜撑的高性能钢-混组合T梁拓扑找型与尺寸优化研究; 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桥墩复合材料防撞装置车撞数值模拟技术; 主持并完成了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年度项目: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桥梁美学对行业改革创新的影响研究;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特大跨桥梁安全性设计与评定的基础理论研究;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D打印混凝土界面传力机理研究(2023-JC-YB-410)。 社会职务The Baltic Journal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SCI) 审稿人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al (SCI) 审稿人 研究领域(1)桥梁美学与造型设计方法; (2)桥梁智能设计与建造方法研究。 开授课程1主讲本科生行业课程思政课“交通强国”,于2021年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2主持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斜拉桥设计建造与受力性能虚拟仿真实验”,并于2020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道路与桥梁渡河工程本科专业课“桥梁美学与造型设计”、“桥梁工程”等课程; 4研究生行业课程思政课“中国桥”; 5研究生全英课程“桥梁概念设计”。 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了深中通道项目A标段、水东湾跨海大桥、武穴长江大桥、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巴拿马运河三桥、援菲律宾中菲友谊大桥等国家重点以及国外大型桥梁等多座著名地标建筑的景观与造型设计研究,并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了我国交通运输部第一部桥梁景观设计规范《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规范》(JTG/T 3306-03-2018); 主持并完成了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带斜撑的高性能钢-混组合T梁拓扑找型与尺寸优化研究; 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桥墩复合材料防撞装置车撞数值模拟技术; 主持并完成了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年度项目: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桥梁美学对行业改革创新的影响研究;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特大跨桥梁安全性设计与评定的基础理论研究;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D打印混凝土界面传力机理研究(2023-JC-YB-410)。 论文[1] Luo Xiaoyu,Wu Yue,Chen Airong,Liu Bo,Liu Haibo.Form Finding and Aesthetic Design for Pylons of Cable-supported Bridges[J].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2021;35(4): 468-476. DOI:10.1080/10168664.2020.1870056;(SCI) [2]罗晓瑜,王春生,姚书奎,寇婷苇,王茜.基于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法的钢桥系统失效模式识别[J].中国公路学报,2017, 30(3),31-39. (EI) [3]罗晓瑜,陈艾荣,王春生.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桥梁设计理论与方法部分)[J].中国公路学报,2014,27(5),16-21. (EI) [4]罗晓瑜,陈艾荣,吴怀义,常成.山区高墩T梁桥桥墩价值工程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3,26(5),115-120. (EI) [5]罗晓瑜,陈艾荣,刘波.巴拿马运河三桥景观与造型设计[J].世界桥梁,2017,45(4),11-14.(核心) [6]罗晓瑜,陈艾荣,王春生.桥梁二维造型价值理论[J].公路,58(7),102-109.(核心) 科技成果荣誉奖励教学方面: (1)主持建设本科生行业课程思政课“交通强国”,于2021年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个人被评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2)主持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斜拉桥设计建造与受力性能虚拟仿真实验”,并于2020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2020年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教学能手称号,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 (4)2020年第七届全国桥梁工程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 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类教指委; (5)2020年第六届全国外语微课大赛,陕西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6)2018年陕西高等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工科组),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 (7)2018年 陕西省首届课堂教学创新赛,二等奖(理工科组),陕西省教育厅; (8)2018年 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优秀奖,陕西省教育厅;9“中交公规院杯”2019 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指导教师;102018年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指导教师。 科研方面: (1)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复杂荷载与环境下钢桥抗疲劳设计和维护,特等奖,2017,排名12; (2)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长寿命高性能钢桥结构体系、设计理论与建造关键技术,特等奖,2020,排名23。 工作经历2014-2018,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系,讲师; 2018-202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系,副教授; 2021-今,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系,副教授,党支部副书记,教研室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