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梁鹏,男,1977年06月出生,江西高安人,汉族。博士,长 更多、更新信息,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社会职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同济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研究领域(1)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优化、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信号处理、模态识别、损伤识别、状态评估、系统集成); (2)桥梁智能建养(智能制造 、智慧工地 ,养护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评估、智能决策,平台集成); (3)桥梁工程与IT技术的深度融合(虚拟建模与实景建模、VR/AR/MR、机器视觉、大数据、知识图谱、人工智能等); (4)桥梁结构理论(桥梁多尺度建模、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桥梁非线性分析、桥梁极限承载力、桥梁动力灾变全过程模拟与控制,新型桥梁结构体系、缆索承重桥梁合理设计状态) 开授课程本科生课程:《桥梁有限元分析与建模》(《桥梁电算》),《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桥梁施工技术》。 硕士生课程:《桥梁结构非线性》、《桥梁概念设计》,《高等混凝土结构》。 博士生课程:《结构数值分析理论》。 科研项目1、曾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研究”,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旧桥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及推广应用”、“混凝土梁式桥梁损伤评估与安全可靠性评价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参与完成上海卢浦大桥(主跨550m钢箱拱桥)设计监理、上海崇明越江通道(主跨2300m悬索桥方案)国际方案竞赛(获一等奖)及风险评估、苏通大桥(主跨1088m斜拉桥)设计及非线性分析等多个世界一流工程的相关工作。 2、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合理设计状态理论及应用”、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精细化分析理论及应用”、广东交通科技计划重大工程专项(2011-01-001)子项目“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健康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陕西交通科技项目重点项目“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研究”(15-18K)子项目“健康监测及巡检养护”、陕西交通科技项目重点项目“钢管混凝土拱桥三维激光扫描监测预警技术研究”(16-30K)、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图形标杆和计算力学的桥梁损伤评估及养护对策研究”等纵向科研项目;已主持完成和重庆石黔高速公路郁江河特大桥(主跨200m的三跨连续刚构,最大墩高149 m)施工监控等若干横向科研项目。 3、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2019YFB1600700)中的子课题2.5“跨海集群工程长期服役性能指标体系与性能数据库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桥梁运行模态的车辆干扰机理及效应”(51878059)等多个纵向科研项目;现主持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三年期)维护服务(联合体成员方,负责软件升级和数据服务)、港珠澳大桥补充异常振动(涡振)监测与测试方案(联合体成员方,负责软件开发)、开封黄河公路大桥(108跨简支T梁)改造工程施工期监控和运营期安全监测系统、油溪长江大桥(主跨760m钢箱梁悬索桥)施工监控、油溪长江大桥基于BIM技术的高速公路建管养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等若干横向科技服务项目。 4、现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项目“道路设施状态智能联网监测预警”(2018YFB1600300)等纵向项目。 论文以第一作者、合作者身份分别发表论文32、25篇。 参编著作3本。 科技成果主持开发桥梁非线性分析及施工控制软件Bridge Master和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一体化平台iBridge,已成功应用于包括港珠澳大桥在内的多座特大桥梁科研、设计、施工监控及建设养护管理。以第一作者、合作者身份分别发表论文32、25篇,参编著作3本,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拥有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2项。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学会一、二等奖各1项,市级一等奖1项,厅级二等奖1项。 超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精细化分析及随机模拟 1 超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精细化分析理论 Fleming JF于1979年发表的文献[Fleming JF, 1979]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的经典之作,即用等效模量法考虑斜拉索垂度效应、稳定函数考虑梁单元的轴力弯矩相互作用、拖动坐标法考虑大位移的影响以及采用增量-迭代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1979~2004年的25年内,虽然斜拉桥的跨度记录从当初的404 m猛增到890 m,且即将突破1000 m大关,但几乎所有研究者采用的理论和方法仍没有超出文献[Fleming JF, 1979]的基本框架。 作者在文献[1]中,基于悬链线理论提出斜拉索单索问题的统一求解方法,可求解全部单索静力问题,扫清了将悬链线索单元引入斜拉桥施工过程分析的障碍;基于CR列式全量法,采用悬链线索单元模拟斜拉索,自主研发了桥梁非线性分析和施工控制程序Bridge Master,研究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和运营阶段几何非线性问题。该方法是世界上首次提出并实现,在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方面已远远超过包括TDV RM Bridge、MIDAS/Civil、LUSAS、IBDAS在内的所有商业软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包括苏通长江大桥在内的多个重大工程设计、科研、监控工作。 图 Bridge Master中有关几何非线性分析的设置 图 Bridge Master的图形与AutoCAD互联 2 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随机模拟分析 参考文献: [01]梁鹏. 超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及随机模拟分析[D]. 上海:同济大学,2004. [02]梁鹏,肖汝诚,孙斌. 超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精细化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2007, 20(2): 57-62. [03]梁鹏,肖汝诚,徐岳. 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随机模拟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2006, 19(4): 52-58. [04]梁鹏,肖汝诚,徐岳. 超大跨度斜拉桥的安装构型与无应力构形[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6(4): 49-53. [05]梁鹏,肖汝诚,徐岳. 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力学行为[J]. 世界桥梁,2005, (4): 44-47. [06]梁鹏,徐岳,刘永健. 斜拉索分析统一理论及应用[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 23(1): 68-77. [07]梁鹏,肖汝诚. 斜拉索分析理论及特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 上海: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470-480. [08]梁鹏,陈金涛,曹琳. CFRP斜拉索力学特性[J]. 中外公路,2006, 26(1): 113-115. 交通基础设施巡检养护及安全监测一体化平台 1 基本功能 交通基础设施巡检养护及安全监测一体化平台,可动态接入全国相关项目,基于人工巡检完成技术状况评定、基于远程实时监测完成安全评估,打通工作全环节和全过程,服务于养护管理。
(a)路网级列表展示 (b)项目级树形展示 (a)传感器优化 (b)模态识别 (c)损伤识别 (d)软件集成 集成在1套平台(1套软件、1个界面、1个数据库、1个Web 3D模型)、多种终端(B/S版、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下,共同服务于建设、运营和管理,查看、调用数据可以无缝进行,满足建立大型复杂交通基础设施(桥、涵、隧、坡、路及附属设施)集群的一体化平台的需求。 荣誉奖励[1]“大跨度桥梁体系、静力分析理论研究与程序系统开发”荣获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7/14); [2]“双层公路钢桁桥施工力学行为与东江大桥钢结构安装技术研究”荣获2010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6/10); [3]“混凝土梁式桥梁损伤评估与安全评价技术研究”荣获2012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7/15); [4]“基于图形标杆和计算力学的桥梁损伤评估及养护对策研究”荣获2013年度河南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奖二等(2/10); [5]“山区中小跨径高墩梁桥抗震设计优化技术”荣获2015年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2/15)。 工作经历2004年08月,进入长安大学桥梁工程系工作; 2004年08月,晋升为讲师; 2005年06月,评为硕士生导师; 2006年06月,晋升为副教授; 2011年11月,晋升为教授; 2012年05月,任桥梁工程系副主任; 2014年12月,评为博士生导师; 2016年07月,任桥梁工程系主任,2019年05月卸任; 2016年09月,任桥梁工程研究所党支部书记,2021年02月卸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