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学院: 工程机械学院
- 性别: 女
- 出生年月: 1971-08-12
- 职称: 副教授
- 学位: 博士
- 学历: 博士
- 毕业院校: 长安大学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whying@chd.edu.cn
- 通讯地址: 长安大学本部北院312信箱
- 邮编: 710064
- 传真:
- 办公地址: 交通科技大厦
- 教育经历:
1989.09–1993.07 河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专业 1993.09–1996.05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工程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 1999.09–2003.09 长安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 2004.01–2005.12 同济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个人简介
王海英,工学博士,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公路工程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桥隧工程BIM协同管理与智能管控、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技术、机电液一体化及智能控制等。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包括国家级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联合攻关课题。主持多项依托交通强国陕西示范工程——西安外环高速公路项目的科研任务,重点开展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BIM协同管控与智能化运营关键技术研究。先后主持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BIM在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8-33X)》和《智能化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研究(21-04X)》,并完成《基于BIM的铁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20-19K)》与《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17-55X)》等项目,研究成果已在陕西省多项高速公路与铁路工程中推广应用。 科研成果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和中国交通运输学会“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并多次获得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中国公路学会及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近年来,主编行业及地方标准3部,参编9部,推动了公路工程信息化与BIM协同管理技术的标准化建设。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90余项。主讲课程包括《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IM与工程管理技术》等。本课题组科研氛围积极,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在科研工作之外,带领学生多次参加交通运输领域国际会议和行业学会交流活动,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与国际会议。 招生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信息化技术,涵盖机电液一体化、BIM智能管控与结构监测等交叉领域。 欢迎热爱机械电子工程、控制与信息化研究的同学报考。
研究领域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 研究公路工程建设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技术体系,包括BIM协同平台、数字孪生、施工期数据集成与智能决策。 大型结构无线远程监测与控制 研究桥梁、隧道及施工装备的无线传感、远程监测与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结构状态实时监测与健康评估。 隧道与桥梁结构安全监测技术 研究基于物联网与多源数据融合的结构安全监测、风险预警与动态评估方法。 机电液一体化及智能控制技术 研究工程装备机电液系统的综合控制与性能优化,探索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在施工装备中的应用。
开授课程
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本科生教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等
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科研项目20余项,研究内容涵盖智能建造、BIM信息化、结构安全监测及交通强国示范工程应用等领域。 一、国家级科研项目 国家“十五”863重点项目 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子课题3——道路施工机群中的单机关键技术(1998.07–2000.12) 参与研究道路施工装备群协同控制与单机智能化关键技术。 二、省部级科研项目 陕西省交通厅基金项目 复杂地质隧道结构安全监测系统研究(2008.10–2009.12,项目编号 K08-43) 主持项目,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依托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项目)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系统研究(2013.05–2015.12,项目编号 13-48X) 主持研究,构建高速公路建设阶段信息化与智能感知体系。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依托陕西省铁路集团公司) 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2017.05–2019.12,项目编号 17-55X) 主持项目,研究铁路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与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数据集成与监测评估技术。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依托交通强国示范工程) BIM 在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18.06–2020.12,项目编号 18-33X) 主持项目,依托交通强国陕西示范工程——西安外环高速公路项目,研究 BIM 在复杂地质与多标段条件下的建设管理集成与协同管控模式。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依托陕西省铁路集团公司) 基于 BIM 的铁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2020.01–2022.12,项目编号 20-19K) 主持项目,研究 BIM 与物联网融合的铁路桥梁结构状态感知、风险识别与智能预警关键技术。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依托交通强国示范工程) 智能化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研究(2021.12–2023.12,项目编号 21-04X) 主持项目,面向交通强国示范工程的智慧建设与智能运营需求,构建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一体化智能管控框架与数据支撑体系。 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科研项目(依托柞小高速) 软质岩石路基浸水变形与修筑技术研究(2009.01–2010.12) 参与项目,负责隧道及软质岩路基变形监测与修筑技术研究。 三、企业合作与应用研究项目 基于智能感知网络的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系统技术研究(主持)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实施(主持) 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实施(主持) 312 国道商洛—丹凤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主持) C120/37 泵车高强度钢焊接件课题研究(1999.10–2002.05) 研究成果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论文
一、英文论文(SCI/EI收录) Wang, Haiying, Shi, Yuke, Chen, Long, Zhang, Xiaofeng. A Tunnel Fir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an Improved 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Sensors, 24(19), 6455, 2024. DOI: 10.3390/s2419645 Wang, Haiying, Tao, Jianyu, Li, Hansheng. Pavement Crack Classification and Recognition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Tensor Voting and RANSAC. IEEE Access, 12, 72117–72130, 2024. DOI: 10.1109/ACCESS.2024.3403893 Wang, Haiying, Wang, Chenguang, Ao, Yang, Zhang, Xiaofeng. Fuzzy Control Algorithm of Cleaning Parameters of Street Sweeper Based on Road Garbage Volume Grading. Scientific Reports, 15(1), 8405, 2025. DOI: 10.1038/s41598-025-92771-6 Wang, Haiying, Ao, Yang, Wang, Chenguang, Zhang, Yingzhi, Zhang, Xiaofeng. A Dynamic Prediction Model of Landslide Displacement Based on VMD-SSO-LSTM Approach. Scientific Reports, 14(1), 9203, 2024. DOI: 10.1038/s41598-024-59517-2 Wang, Haiying, Zhao, Keyu, Zhang, Yingzhi, Zhang, Xiaofeng. Prediction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Using the Spearman and PCA-Based BP Neural Networ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2022, Article ID 7248561. DOI: 10.1155/2022/7248561 Xu, Jian, Wang, Haiying, Zhao, Keyu, Li, Zhi. Evaluation of Provincial Carbon-Neutral Capaci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Using DPSIR. Scientific Reports, 12(1), 18180, 2022. DOI: 10.1038/s41598-022-23105-z Wang, Haiying, Tao, Jianyu, Xu, Jian, Li, Zhi. Positive or Negative Coordination? Spatiotemporal Coupling Analysis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Neutral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nergy Reports, 9, 140–153, 2023. DOI: 10.1016/j.egyr.2023.02.071 Wang, Haiying, Wang, Xinping, Wang, Chao, Xu, Jian. Concrete Compression Test Data Estimation Based on a Wavelet Neural Network Model.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Article ID 4952036, 2019. DOI: 10.1155/2019/4952036 Xu, Jian, Wang, Haiying, Ren, Yiqing, Zhang, Yingzhi. A Combined Algorithm for Tunnel Personnel Localization Based on Error Areal Divi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18(2), 2022. DOI: 10.1177/15501477211065936 Wang, Haiying, Liang, Linhao, Xu, Jian, She, Hui, Li, Wuxiang. A Quadratic Weighted Centroid Algorithm for Tunnel Personnel Positio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16(4), 2020. DOI: 10.1177/1550147720917021 Wang, Haiying, She, Hui, Xu, Jian, Liang, Linhao. A Three-Point Hyperbolic Combination Model for the Settlement Prediction of Subgrade Filled with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Materials, 13(8), 1959, 2020. DOI: 10.3390/ma13081959 Wang, Haiying, Tao, Jianyu, Xu, Jian, Zhang, Yingzhi. Research on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Green and Low-Carbon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PLOS ONE, 18(3), e0283559, 2023. DOI: 10.1371/journal.pone.0283559 Xu, Jian, Wang, Haiying, Li, Zhi. Evaluation of the Provincial Carbon Neutrality Capacity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Based on the Entropy Weight Matter-Element Model. Energies, 15(20), 7600, 2022. DOI: 10.3390/en15207600 Xu, Jian, Li, Zhi, Wang, Haiying, Zhang, Yingzhi, Zhang, Xiaofeng. Construction Safety Influencing Factor Analysis of Bridge-Erecting Machines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Heliyon, 10(2), e24957, 2024. DOI: 10.1016/j.heliyon.2024.e24957 Wang, Haiying, Zhang, Wei, Zhang, Yingzhi, Xu, Jian. A Bibliometric Review on Stability and Reinforcement of Special Soil Subgrade Based on CiteSpace.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9(2), 223–243, 2022. DOI: 10.1016/j.jtte.2021.07.005 Wang, Haiying, Wang, Xichuan, Xu, Jian, Zhang, Yingzhi.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nstruction Waste Mixture Containing Heavy Metals (Cd, As) Used in Highway Engineering. 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 16(4), 248–260, 2024. DOI: 10.1166/sam.2024.4563
二、中文论文(核心期刊)
王海英, 李子彤, 张英治, 等. 基于拌和生产数据的BP神经网络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4, 41(03):18–25. 王海英, 楚林, 许建. 融合N-K模型的复杂网络架桥机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09):10–17. 王海英, 王喜川, 张英治, 等.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挤密桩成桩应用试验[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2, 39(05):232–240. 王海英, 毛明磊, 何佳. 基于亮度优化的绿色隧道照明模糊PID控制算法[J].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2, 42(04):621–629. 王海英, 任宜青, 许建, 等. 基于误差区域划分的隧道人员组合定位方法[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1(06):82–90. 王海英, 林涛. 基于Isight的双梁桥式起重机小车架轻量化设计[J]. 煤矿机械, 2021, 42(10):191–193. 王海英, 孙梦, 许建. 基于SEM的教师精力投入及激励机理研究[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03):84–92. 王海英, 李贺华, 李旭瑶, 等. 高速公路建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公路, 2020, 65(09):183–188. 王海英, 张笑歌, 魏晨阳. 农民工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中国公路, 2020,(08):114–115. 王海英, 常肖, 阮祺, 等. 基于三点修正双曲线法的建筑垃圾填筑路基沉降预测[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7(02):1–8. 王海英, 常肖, 阮祺, 等. 建筑垃圾填埋路基沉降预测的三点–星野法[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 14(03):473–479. 王海英, 阮祺, 常肖, 等.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四轮独立驱动技术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17, 45(02):88–91. 王海英, 梁鹏, 邱喜华, 等. 基于GPRS的预制梁喷淋养生自动控制系统[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6, 33(07):102–105. 王海英, 梁鹏, 阮祺, 等. 基于ZigBee的隧道人员定位系统设计[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6, 35(03):94–99. 王海英, 常肖, 阮祺. 基于等间距修正拓展双曲线法的垃圾填埋路基沉降预测分析[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6, 33(06):41–45. 王海英, 阮祺, 常肖, 等. 基于ZigBee技术的隧道人员定位精度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6, 33(05):111–114. 王海英, 阮祺, 常肖, 等. 基于PDA的高速公路质量巡查系统设计与实现[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6, 35(01):48–52. 王海英, 荆俊志, 王海兵.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信息化[J].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3,(11):128–130. 王海英, 王峰波, 陈国军. 实用高精度GPS算法研究及A12 OEM板接收机设计[J]. 电子技术应用, 2006,(07):100–104. 王海英, 王磊. 基于TMS320LF2407的多任务实时处理系统设计[J]. 工程设计学报, 2005,(06):348–351. 王海英, 胡新杰. 混凝土泵车疲劳寿命预估[J]. 建筑机械, 2004,(11):70–72+103. 王海英, 吴成富, 焦生杰. 基于DSP的摊铺机行驶控制系统研究[J]. 工程机械, 2004,(09):5–7+1. 王海英, 胡新杰. 水泥混凝土泵车模态分析与实验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4,(03):39–40+52. 王海英. 水泥混凝土输送泵车结构优化设计[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88–91. 王海英, 胡新杰. 混凝土泵车结构应力场分析与试验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4,(01):45–47.
科技成果
近年来在公路桥隧工程数字化建造、智能管控与低碳施工领域形成了多项可推广的科技成果,部分成果入选国家级与行业级典型案例,取得良好的社会与工程应用成效。 (一)国家级典型案例2020年 “铁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入选国务院国资委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2024年 “数字化赋能桥隧工程管控平台创新与应用” 入选中国交通运输学会 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2025年 “桥梁工程预制梁场智慧管控与喷淋机器人集成应用” 入选中国交通运输学会 桥梁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优秀案例
(二)应用与推广成果2023–2025年 主导研发“桥隧建设BIM协同管理系统”与“陕西交控建设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的数字化协同、质量追溯与智能决策。 2022–2024年 组织实施“公路钻爆法隧道信息模型协同质量控制指南”和“公路梁桥信息模型协同质量控制指南”行业标准研究,推动BIM技术在交通建设质量控制中的工程化应用。 2021–2023年 完成“桥隧工程数字孪生与智能监测系统”项目研发,构建基于BIM+AI的多源数据融合监测与预警模型,实现工程安全状态可视化与预测性管理。
荣誉奖励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在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领域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并获得国家一级学会及省部级科技奖励: (一)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国家一级学会科技成果奖励2025年 “架桥机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创新” 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2025年 “数字化与智能化驱动的混合料拌和站实时监控与设备管理技术创新” 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2024年 “沥青路面数字化施工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2024年 “预制制梁场智慧管控及智能喷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2023年 “基于BIM+的桥隧工程智能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交通行业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 2020年 “桥隧建设BIM协同管理系统” 获中国公路学会 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一等奖
工作经历
1996.07–1999.08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筑路机械系 讲师 承担《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教学工作。 2004.01–2005.12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研究人员 研究方向为桥梁健康监测,开展桥梁结构远程监测与无线传感技术研究。 2006.01–至今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副教授 主要负责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工作,每年指导硕士研究生约4人。 承担本科课程《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教学及毕业设计指导任务,同时主持科研项目和行业标准编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