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涛 副教授

工程机械学院

头像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长安大学

邮件: qtaoliu@chd.edu.cn

电话: 029-82334586

出生年月: 1983-09

办公地点: 工程机械学院机制系

个人资料

  • 学院: 工程机械学院
  • 性别:
  • 出生年月: 1983-09
  • 职称: 副教授
  • 学位: 博士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 毕业院校: 长安大学
  • 联系电话: 029-82334586
  • 电子邮箱: qtaoliu@chd.edu.cn
  • 通讯地址: 西安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校本部北院308信箱
  • 邮编: 710061
  • 传真:
  • 办公地址: 工程机械学院机制系
  • 教育经历:

    2002年09月-2006年06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2006年09月-2009年06月,长安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硕士研究生;

    2008年09月-201112月,长安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博士研究生。

个人简介

刘清涛,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工学博士,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机械制造系副主任(主管本科教学)、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ACM会员,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学科通信评审人,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陕西省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奖评审专家,CIMS、ASME、JAMT、JCLP等10余种期刊审稿人。

20066月获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20096月获得长安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201112月获得长安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直博)2012年至2013年,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制系教师,2013年至2014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工作(借调)2015年至2022年,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制系教师,2022年-2023年,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访问学者。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高新技术项目等2项,中央高校一流引导专项1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部总装预研项目、陕西省交通厅科技项目等纵横项课题10余项,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等教改类项目10余项,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7),中国交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3),长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排名第4和第7)。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7篇,EI检索9篇,获得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近20项。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制造优化控制;2)低碳制造(绿色制造和再生制造技术);3)增材制造(曲面3D打印和多层复合材料打印)。



社会职务

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会员;

美国ACM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

1)智能制造优化控制;2)绿色制造和再生制造技术;3)增材制造(3D打印)。

开授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一)、(二);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制造工程数据库管理;

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制造生产实习;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生产管理学;

专业英语(一)、(二)。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维不确定环境下可再制造系统优化控制研究(51305042),25万元,主持人;2.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多维不确定环境下再制造系统大批量生产协同优化研究,5万元,主持人;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数据驱动的在役挖掘机回收时机预测关键技术研究,5万,主持人;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工程机械废旧零部件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5万元,主持人;5. 中央高校高新技术培育项目,云制造环境下在役机床主动再制造状态监测及回收时机预测理论与方法,15万元,主持人;6. 横向课题,3D打印高速液滴观测设备研发,6万元,主持人;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行星齿轮传动全耦合系统虚实混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51205029)25万元,主要完成人;8. 总装备部预研项目,无线传感网络在***的应用,80万元,主要完成人;9. 内蒙交通科技项目,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养护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NJ-2006-17),主要完成人;10. 陕西省交通厅,陕西省高速公路养护站点布设及设备配置研究(08-09R),主要完成人;11.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老旧电梯安全技术评估(2012QK264 ),主要完成人;1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多工况真实载荷驱动下挖掘机工作装置再制造剩余疲劳寿命预测研究,主要参与人;13.西安市增材制造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曲面多层电路板增材制造技术与平台开发,10万元,主持人,







论文

(1) Qingtao Liu; Jiayao Song; Jiangxiang Lv; Ou Tang; Zeyu Zhang ; Mixed-Flow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with Uncertain Assembly times in Remanufacturing, 10th IFAC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Modelling,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IM 2022, Nantes, 2022-6-22-2022-6-24.

(2) Zhiqiang Yan, Jian Huang, Jingxiang Lv, Jizhuang Hui, Yongsheng Liu, Hao Zhang, Enhuai Yin, Qingtao Liu, A New Method of Predict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nsidering the Component Working State, Sustainability, 2022, 14(7): 3757.

(3) 刘清涛,骞满,吕景祥,宋佳瑶. 基于机器视觉的压电喷墨墨滴识别新方法. 制造技术与机床,2022(08)57-62.

(4) LIU QingtaoZiyu Shang, Kai Ding, Lei guo, Zhang Lu. Multi-process routes based remanufacturability assessment and associated application on production decis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110141: 1-15. (SCI检索,中科院一区)

(5) LIU QingtaoZiyu Shang, Kai Ding, Jingxiang Lv.  A service-oriented remanufacturing framework with recovery timing prediction based on remote condition monitoring. IEEE Access. 2019. 7: 70046-70058. (SCI检索,JCR一区)

(6) 刘清涛,陈旭峰,王其锋. 基于威布尔分布的工程机械再制造时机预测.广西大学学报,2019,43(3): 958-964.

(7) 刘清涛,王其锋,宋效凯,王道明,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装配车间物料配送的路径规划,中国科技论文,2016(16)1840-1849

(8) LIU QingtaoWU Bin, CAO Houli,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of Disassembling and Assembling in Hybrid Manufacturing Re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Xian, China, 2015.6: 321-326.

(9) HE Zhaoxiao, LIU Qingtao*, Chang Lehao, Dynamics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of vibrating screen for asphalt mixing equipment. Sensors Transducers, 2014, 205-210. (EI检索)

(10) LIU QingtaoLOU GaoxiangLIANG Hu.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for remanufacturing system based on remanufacturability evaluation.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ign and Manufactur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ngzhou, China, 2013.4(6-04):324-328.

(11) HE Zhaoxiao, LIU Qingtao*, Chang Lehao, Wu Jinsong. Transverse-Torsional Vibrations of the High-Speed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The Ope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4, 8: 396-401. (EI检索)

(12) HE Zhaoxiao, LIU Qingtao*. Synthetical dynamic balancing of mechanism based on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Advance Meterials Research, 2013, 35-38. (EI检索)

(13) 刘清涛,梁虎,刘晓婷*,一种求解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车间调度的启发式算法,中国科技论文,20138(10)1039-1043

(14) 刘清涛,蔡宗琰,刘晓婷*,昝杰,面向工艺路线的废旧零部件可再制造性评价,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2(3): 105-110









科技成果

(1) 一种用于内冷机床主轴的松夹刀装置,专利号:ZL201520948410.9

(2) 一种微型步进电机减速装置,专利号:ZL201520945598.1

(3) 一种便携式弹射装置,专利号:ZL201520945445.7

(4) 一种多功能清洁清扫设备,专利号:ZL201520923974.7

(5) 一种氧-乙炔烧蚀工作台,专利号:ZL201520945444.2

(6)一种电解阴极结构微进给装置,专利号:ZL202121459813.9

(7) 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生产计划软件V1.0 ,登记号:2017SR021596

(8) 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车间调度软件V1.0,登记号:2017SR021593

(9) 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系统V1.0,登记号:2016SR112752

(10) 再制造混流装配线平衡与物料配送规划软件V1.0,登记号:2021SR1793479

……






荣誉奖励

2014年,获得长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5年,获长安大学优秀毕业生指导教师

2016年,获得长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6年,获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2016年度“特别奉献奖”

2018年,获长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8年,获长安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19年,获首届长安大学铁拓奖教奖

2020年,获评“长安大学最满意教师”


工作经历

2012年01月-2013年12月,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制系讲师;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工作(借调)

2014年12月至今,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制系讲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