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焦生杰,男,生于1955年10月,工学博士,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元月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留校任教至今,一直从事工程机械的教学与科研。历任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筑路机械系副主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副院长、院长、陕西省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筑路机械测试中心副主任、人民交通出版社工程机械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陕西省教学名师,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交通部优秀教师, “测试技术”双语课程陕西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测试技术”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编著教材和专著5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发明专利30余件。现任长安大学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杂志主编。 社会职务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筑养路机械分会会长,人民交通出版社工程机械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秘书长。 研究领域1.公路养护技术与装备; 2.工程机械液压传动与控制; 3.机械、液压与电混合驱动系统。 开授课程1.测试与传感器(本科); 2.车辆电液控制技术(硕士研究生); 3.车辆电液控制理论及应用(博士研究生)。 科研项目论文1.“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与施工技术”2007.12,人民交通出版社(第2主编)2.“振动压路机与压实技术”2001.08,人民交通出版社(第2主编)3.“旋挖钻机与施工技术”2010.2,人民交通出版社(第2主编)4.“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2000.11,人民交通出版社,主编5.“现代筑路机械电液控制技术”1998.12,人民交通出版社,主编主审教材: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与管理,2004.11,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2015.1,人民交通出版社。科技成果1.2000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工程机械使用与维修综合质量评估系统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2006年撰写的论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作业速度研究”获陕西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3.2007年参与的项目“C120/37泵车振动性能及疲劳寿命综合研究”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2011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高等级公路同步碎石封层成套设备与施工技术研究”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5.2012年主持的“沥青路面微波养护技术及设备研究”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6.2012年“液压驱动平地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并于2013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7.2016年“SDR280、SDR220多功能旋挖钻机”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8.2019年“沥青纤维碎石同步封层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9.2018年“沥青纤维碎石同步封层车(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10.2016年“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系列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荣誉奖励1.1995年获交通部优秀教师称号; 2.2003年获交通部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3.2004年获长安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4.2008年被评为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 5.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 6.第六届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工作经历1982年元月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留校任教至今,一直从事工程机械的教学与科研。历任西安公路学院测试技术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筑路机械系副主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现任长安大学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陕西省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重点实验室主任、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杂志主编、西安筑路机械测试中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