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银 教授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头像

学位: 工学博士

毕业院校: 长安大学

邮件: wwy7902@chd.edu.cn

电话: 02982339014

出生年月: 1962-06-06

办公地点: 长安大学地学科技大厦705

个人资料

  • 学院: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 性别:
  • 出生年月: 1962-06-06
  • 职称: 教授
  • 学位: 工学博士
  • 学历: 研究生
  • 毕业院校: 长安大学
  • 联系电话: 02982339014
  • 电子邮箱: wwy7902@chd.edu.cn
  • 通讯地址: 西安市雁塔路南段126号 长安大学东院教学区 地测学院地球物理系
  • 邮编: 710054
  • 传真: 02982339014
  • 办公地址: 长安大学地学科技大厦705
  • 教育经历:

    119799—19837月,就读长安大学(西安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并获工学学士学位。

    219879—19907月,就读长安大学(西安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系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并获工学硕士学位,导师为重磁勘探专家潘作枢教授

    320039—200912月,就读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质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方向)专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地震勘探专家朱光明教授


个人简介

       王万银,男,汉族,19626月生于甘肃省镇原县。19791983年在长安大学(西安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2206月退休。19871990年在长安大学(西安地质学院)攻读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导师为重磁勘探专家潘作枢教授;20032009年在长安大学攻读地质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方向)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地震勘探专家朱光明教授。1991年晋升为讲师,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晋升为教授2019年晋升为三级教授。2002年遴选为长安大学硕士生导师,2012年遴选为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

       自1983年留校任教以来,承担的本科生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应用基础、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概论、算法分析引论、普通物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重磁法勘探、重磁勘探专题、重磁资料处理和解释、地球物理概论、数值计算方法等。承担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有:最优化方法、重磁场数值模拟、位场反演理论等。2000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培养硕士生63人,已毕业61人,在读2人;2011开始招收第一届博士研究生,培养博士研究生20人,已毕业8人,在读12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招收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方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方向)两个专业

       科学研究中从事重磁方法理论及应用研究。主要从事重磁位场数据处理、转换理论及应用研究,重磁正、反演方法理论及应用研究,深地探测研究深海探测研究。已发表科研论文103篇(其中SCI收录36篇),著作3部(独著1部、合著2部)


社会职务

12013—20172018—2022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

(2)20202024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数理类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3)第五、六、七、八、九届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01—)。

4)第四、五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

(5第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1)。

6)中国地震学会地壳深部探测专业委员会 委员(20232028)。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重、磁方法理论及应用研究

       (1重磁位场数据处理、转换理论及应用研究重磁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主要有位场延拓、导数、方向和分量转换,位场分离等。在曲面位场处理和转换方面从1987年开始,先后提出了三角函数法的理论和有关方法技术、波数域(频率域)单层位和偶层位法的有关方法技术、整体布置等效源分块反演等效源的关键技术;完善了已有的空间域偶层位法、泰勒级数曲化平方法。提高了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的效率、精度及适应性。从2006年开始,将最小曲率方法应用于位场数据处理中,解决了位场数据扩边、网格化以及位场分离和噪声压制问题。从1990年开始,在位场延拓、磁异常分量及磁化方向转换方面,利用自适应滤波进行位场向下延拓和中低纬度地区变磁异常分量方向和变磁化方向化极处理,解决了不稳定性问题。这些方法技术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2重磁正、反演方法理论及应用研究重、磁正演是反演的基础,反演主要包括地质体特征位置反演、界面起伏或几何参数反演以及物性反演三个方面。从1999年开始,在地质体特征位置反演方面,提出了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位场边缘识别方法,以及正则化技术和归一化垂向导数技术,解决了比值类和极大值类位场边缘识别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问题;研究了位场边缘识别中垂向导数零值位置、总水平导数极值位置和解析信号振幅极值位置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了基于曲率属性、局部波数、解析信号振幅、欧拉反褶积等的位场边缘参数自动反演技术,研究了消除多解性的关键技术。从1990年开始,在重、磁物性界面起伏反演方面,研究了波数域(频率域)物性界面正演快速收敛和反演稳定收敛的关键技术,解决了频率域物性界面正演效率低、反演不能稳定收敛的问题;研究了空间域间断界面起伏的反演方法,提出了基于Lp范数的空间域间断界面目标函数建立方法和NVDR-THDR裂陷边界识别方法,解决了裂陷盆地基底起伏反演难题。从1995年开始,在物性反演方面,提出了以相关系数为目标函数、相关搜索黄金分割法为最优化方法的物性反演算法,解决了物性反演受位场背景场影响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反演效果;提出了以NVDR-THDRNVDR-ASM优选靶区的关键技术,从而提高了物性反演的效率和精度;研究了不同范数目标函数对物性反演效果的影响问题,解决了范数选择问题;研究了重磁位场垂向识别能力和横向分辨能力,并将此研究成果用于物性反演,解决了深度加权问题。这些方法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3深地探测研究深地探测研究始于1986年,在新疆“305”项目、深部探测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等项目的资助下,利用重磁资料,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质资料开展矿产资源分布和深部构造研究。利用航磁资料研究了全国陆域深部构造分布特征;利用重、磁资料先后在新疆、甘肃、陕西、江西、山东等地研究了岩体分布位置、古(破)火山口的分布位置、矽卡岩分布位置,达到寻找铜镍矿体、磁铁矿体等金属矿体的目的。

       (4深海探测研究深海探测研究始于1999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和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的资助下,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我国近海盆地(南海盆地、东海盆地、黄海盆地、渤海盆地)完成了断裂分布、第三系厚度、中生界厚度、古生界厚度、火成岩分布、莫霍面和居里面起伏、岩石圈厚度等特征的研究工作,并探讨了深大断裂和圈层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关系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在我国近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油气资源勘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的资助下,在墨西哥湾地区、南大西洋两岸和东非海岸地区完成了断裂分布、盆地分布、火成岩分布、深部构造分布特征以及CO2分布等的研究工作,该研究成果为我国在海外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支撑。




开授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概论、算法分析引论;普通物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重磁法勘探、重磁勘探专题、数值计算方法;最优化方法;重磁资料处理和解释、地球物理概论;重磁场数值模拟、重磁学专题、重磁勘探专题、位场反演理论。



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类项目

[1] 2017.07-2021.06,航空地球物理数据综合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17YFC0602202】。

[2] 2018.05-2021.06,航磁非常规测量精度评价方法试验与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综合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系统集成与方法技术示范研究之专题,编号:2017YFC0602201-31】。

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类项目

[1] 2008.07-2010.12,南海深水区凹陷结构、分布与形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深水区油气勘探关键技术项目之子课题,编号:2008ZX05025-06-06】。

[2] 2013.07-2014.12,西非中南段含盐盆地地震联合重磁处理解释及储层预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陆边缘盆地地球物理勘探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课题(2011ZX05020-04)之研究内容】。

[3] 2015.04-2015.08,亚太重点地区地震-重磁联合反演适用性测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陆边缘盆地地球物理勘探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课题(2011ZX05020-04)之研究内容】。

[4] 2018.08-2019.01,墨西哥海上盆地重磁数据处理与重磁震联合反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外重点盆地地球物理勘探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课题(2017ZX05032-003)之研究内容】。

[5] 2018.12-2019.12,东非海岸和西非北段重点盆地重、磁重处理成果资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外重点盆地地球物理勘探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课题(2017ZX05032-002)之研究内容】。

3)省部级类纵向项目

[1] 2007.06-2007.12,重、磁资料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深部结构【国家油气专项项目XQ-2007-05之子课题】。

[2] 2008.10-2009.03,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分布【国家油气专项项目子课题(编号:XQ-2007-03(08)-02)】。

[3] 2009.01-2010.12,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分布特征【国家油气战略选区项目子课题(编号:2009GYXQ030203)】。

[4] 2009.06-2010.03,南海南部重、磁场特征及区域构造研究【国家油气战略选区项目子课题(编号:2009GYXQ060201)】。

[5] 2009.06-2010.01,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周边地区重磁数据综合处理与解释【国家油气战略选区项目子课题(编号:2009GYXQ050101)】。

[6] 2009.10-2010.04,东海盆地西湖凹陷重磁反演和深层结构构造研究【国家油气战略选区项目2009GYXQ09子课题】。

[7] 2010.07-2012.12,航磁数据曲面处理示范【高精度航空物探调查计划项目之中国陆域航磁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1212011087009)之课题】。

[8] 2011.07-2014.12,中国陆域深部构造研究【高精度航空物探调查计划项目之中国陆域航磁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1212011087009)之课题】。

[9] 2014.04-2014.12,南海中南部沉积盆地分布【国土资源部项目《南海中南部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动态评价》项目之研究内容】。

[10] 2014.07-2016.07,重磁震联合研究南海新生代盆地与构造区划【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南海新生代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资源潜力分析】。

[11] 2016.05-2017.06,重磁物性界面正反演和场源边界识别软件开发【智能地质调查系统开发与推广二级项目,物探综合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开发完善与推广子项目中的研究内容】。

[12] 2018.01-2019.12,合同区海山重磁数据精细处理与地质构造分析研究(编号:DY135-C1-1-03-1)【中国大洋“十三五”资源环境类三级项目】。

[13] 2018.07-2018.12,墨西哥湾海上盆地重磁数据处理与重磁震联合反演【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外协项目】。

[14] 2018.09-2019.09,购买东非海岸和西非北段重点盆地重、磁重处理成果资料【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外协项目】。

[15] 2020.06-2020.12,巴西桑托斯-坎波斯盆地重磁资料处理解释及CO2分布预测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外协项目】。

[16] 2021.04-2023.07,中国近海潜在富油凹陷深部构造差异性研究【中海石油(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研究中心外协项目】。

[17] 2022.06-2023.12,基于重磁NVDR-THDR技术的含盐盆地结构特征研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外协项目】。

        [18] 2022.12-2024.12,中国近海圈层构造和区域构造对含油气盆地和凹陷控制机理研究【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




论文

共发表论文103篇(SCI收录36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共79篇(SCI收录32篇),其他为24篇(SCI收录4篇)。

1)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共79篇(SCI收录32篇)

[79] Yang Min, Xu Xinqiang, Wang Wanyin, Zhao Dongming, Zhou Wei. 2024. 3D gravity fast inversion based on Krylov subspace methods.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21: 29–46, https://doi.org/10.1093/jge/gxad091, SCI.

[78] 王万银罗新刚. 2023重磁场二度体边缘深度反演研究进展. 物探与化探473):547-562http://doi.org/10.11720/wtyht.2023.1464.

[77] 张菲菲,王万银李倩,王林,马静. 2023DEM网格间距及校正半径对重力地形校正的影响. 物探与化探473):597-607http://doi.org/10.11720/wtyht.2023.1472.

[76] 杨荣祥,王万银蔡梦轲,王丁丁,罗新刚. 2023基于卫星重力异常的渤海盆地秦南凹陷及邻区构造格局研究. 物探与化探473):584-596http://doi.org/10.11720 /wtyht.2023.1463.

[75] Luo Xin’gang, Wang Wanyin, Chen Ying, Bai Zhizhao, Wang Dingding, He Tao, Zhang Yimi, Ma Ruiyun. 2023.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s and their control over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the China seas and its adjacent area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42(3): 227–242, doi: 10.1007/s13131-022-2138-6, SCI.

[74] He Tao, Wang Wanyin, Bai Zhizhao, Luo Xingang, Ma Jing, Zhang Yimi. 2023. Integrated gravity and magnetic study on patterns of petroleum basin occurrence in the China seas and adjacent area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42(3): 201–214, doi: 10.1007/s13131-022-2139-5SCI.

[73] Zhang Yimi, Wang Wanyin, Li Linzhi, Luo Xingang, Wang Dingding, He Tao, Zhang Feifei, Ma Jing. 2023. Influence of the Moho surface distribution on the oil and gas basins in China seas and adjacent area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42(3): 167–188, doi:10.1007/s13131-022-2136-8, SCI.

[72] 张义蜜熊盛青*,于长春,王万银. 2023基于位场曲面延拓的航磁成图数据精度评价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663):1257-1268doi10.6038/cjg2022P0942SCI.

[71] 朱莹洁王万银*J. Kim WelfordColin G. Farquharson,杨永,罗新刚,王丁丁,马涛,马杰. 2022基于重、磁异常的西太平洋中段构造特征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655):1712-1731doi10.6038/cjg2022P0115SCI.

[70] He Tao, Xiong Shengqing, WANG Wanyin*. 2022,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of magnetization direction and magnetic fi eld component at low latitudes based on vertical relationship. Applied Geophysics, 19(1):91-106doi10.1007/s11770-022-0928-4SCI.

[69] Zhu Yingjie, WANG Wanyin*, J. Kim WelfordColin G. Farquharson. 2021Normalized vertical derivatives in the edge enhancement of maximum-edge-recognition methods in potential fields. Geophysics864):G23-G34doi10.1190/GEO2020-0165.1SCI.

[68] 张义蜜王万银,于长春,熊盛青*. 2021给定观测精度下的点(线)源模型重力与磁力横向分辨能力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648):2965-2981doi10.6038/cjg2021O0419SCI.

[67] 王丁丁,王万银,朱莹洁,熊盛青*. 2021,位场边缘识别特征点提取方法及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644):1401-1411doi10.6038/cjg2021O0055SCI.

[66] 刘福香,王万银,纪晓琳,熊盛青*. 2021多维多尺度重磁位场数据融合方法. 地球物理学报,644):1453-1470doi10.6038/cjg2021O0235SCI.

[65] MA JieWANG Wanyin*DU XiangdongLUO XingangCAI WenjieYANG MinWANG Dingding. 2021Study on System of Faults in the Gulf of Mexico and Adjacent Region based on Gravity Data.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951):305-318doi10.1111/1755-6724.14643SCI.

[64] YANG Min, WANG Wanyin*, ZHANG Gongcheng, MA Jie. 2021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ent of Igneous Rocks and Deep Structures as Determined by Gravitational and Magnetic Dat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951):294-304doi10.1111/1755-6724.14642SCI.

[63] 张义蜜王万银,熊盛青*. 2020给定观测精度下的点(线)源模型重力与磁力垂向识别能力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6311):4220-4231doi10.6038/cjg2020N0412SCI.

[62] 蔡泽园鲁宝亮*熊盛青王万银. 2020基于自适应核密度贝叶斯概率模型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物探与化探,44(4):919-927, doi:10.11720/wtyht.2020.0069.

[61] 王学发王万银*马杰杨敏梁建设邱春光王丁丁纪晓琳刘金兰. 2020基于重力资料的马达加斯加岛邻区盆地构造单元分布特征. 物探与化探,44(4):928-937, doi:10.11720/wtyht.2020.0074.

[60] 马涛朱莹洁杨永纪晓琳王丁丁刘金兰王万银*. 2020基于重磁异常嘉偕平顶构造区划特征研究. 物探与化探,44(4):938-948, doi:10.11720/wtyht.2020.0070.

[59] 张菲菲孙建伟韩波杜润林王万银. 2020SAG-2MKSS31M海洋重力仪比测结果分析. 物探与化探,44(4):870-877, doi:10.11720/wtyht.2020.0077.

[58] 鲁宝亮,马涛,熊盛青,王万银*. 2020,基于重磁异常相关分析的场源位置及属性识别方法. 地球物理学63(4):1663-1674, doi:10.6038/cjg2020N0355, SCI.

[57] 宋豪,张义蜜,王万银. 2019,河南内黄-浚县一带重磁异常与深部磁铁矿靶区预测研究. 物探与化探,43(6):1191-1204, doi:10.11720/wtyht.2019.0134.

[56] 纪晓琳,王万银*,邱之云. 2019,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参数选择试验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34(4):1441-1452,doi:10.6038/pg2019AA0098.

[55] Yang MinWang Wanyin*Welford J. KimFarquharson Colin G. 20193D gravity inversion with optimized mesh based on edge and center anomaly detection. Geophysics843):G13-G23doi10.1190/GEO2018-0390.1SCI.

[54] 纪晓琳,王万银*,杜向东,鲁宝亮,黄兴文,冯旭亮,郭允. 2019,利用重磁资料研究西非中南段含盐盆地构造区划. 地球物理学报,624):1502-1514doi10.6038/cjg2019L0573SCI.

[53] 冯旭亮,王万银*,宋立军,袁炳强. 2019,基于Lp范数正则化的V字型密度界面重力反演. 地球物理学报,623):1022-1036doi10.6038/cjg2019L0719SCI.

[52] 马杰,王万银*,纪晓琳. 2019,利用重力场研究塞萨尔盆地及邻区构造特征. 地质科技情报,38(1):285-294doi10.19509/j.cnki.dzkq.2019.0133.

[51] 刘芬,王万银*,纪晓琳. 2019,空间域和频率域平面位场延拓影响因素和稳定性分析. 物探与化探,43(2):320-328http//doi.org/10.11720/wtyht.2019.1397.

[50] 何涛,王万银*,黄金明,张明华,杨敏. 2019,正则化方法在比值类位场边缘识别方法中的研究. 物探与化探,43(2):308-319http//doi.org/10.11720/wtyht.2019.1466.

[49] 刘金兰,赵斌,王万银*,李建国,周新鹏,王云鹏. 2019,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银坑示范区重磁资料探测花岗岩分布研究. 物探与化探,43(2):223-233http//doi.org/10.11720/wtyht.2019.1352.

[48] Feng Xuliang, Wang Wanyin, Yuan Bingqiang. 20183D gravity inversion of basement relief for a rift basin based on combined multinorm and normalized vertical derivative of the total horizontal derivative techniques. Geophysics835):G107-G118, SCI.

[47] 马杰,王万银*,罗新刚,姚攀,赵志刚,邱之云,纪晓琳,鲁宝亮,冯旭亮. 2018,基于磁力资料的南海及邻区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深度特征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6110):4269-4280SCI.

[46] 罗新刚,王万银*,张功成,赵志刚,刘金兰,谢晓军,邱之云,冯旭亮,纪晓琳,王丁丁. 2018,基于重力资料的南海及邻区断裂分布特征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6110):4255-4268, SCI.

[45] 鲁宝亮,王万银*,赵志刚,冯旭亮,张功成,罗新刚,姚攀,纪晓琳. 2018,南海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来自重磁位场反演的认识. 地球物理学报,6110):4231-4241, SCI.

[44] 张功成,贾庆军,王万银*,王璞珺,赵庆乐,孙晓猛,谢晓军,赵钊,唐武. 2018,南海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地球物理学报,6110):4194-4251, SCI.

[43] 冯旭亮,张功成,王万银,赵志刚,邱之云,谢晓军,纪晓琳,鲁宝亮,宋双. 2018,基于重磁震资料的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综合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61(10):4242-4254SCI.

[42] 姚攀,王万银. 2017Hartley变换与Fourier变换在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中的对比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323):1297-1307.

[41] 罗新刚,王万银. 2017,余弦变换和Fourier变换在位场数据处理与转换中的对比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323):1197-1207.

[40] 陈靖,王万银. 2017,重磁处理及反演软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 地球物理学进展,323):1106-1113.

[39] 杨敏,王万银,杜向东,方勇,张科. 2016,利用卫星重力数据研究印尼Bone盆地构造区划. 地球物理学进展,31(3):0999-1009.

[38] 张楠,鲁宝亮,张超,王万银. 2016,利用航磁资料研究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火山口分布. 地球物理学进展,31(3):1033-1039.

[37] 纪晓琳,王万银*,邱之云. 2015,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58(3):1042-1058, SCI.

[36] 冯旭亮,王万银,李建国,赵斌,赵楠. 2015,大中条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断裂分布与构造单元. 地质与勘探,51(3):563-572.

[35] 吴凌根,王万银,李建国,周新鹏,冯旭亮,赵楠. 2015,利用重磁资料研究五台-恒山地区构造格局. 地球物理学进展,30(2):0531-0539.

[34] 陈靖,王万银,温少光,郭文波,雷小鹏,魏晓航. 2015,印尼桑家卢比铅锌矿区电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物探与化探,39(6):1305-1311.

[33] 陈靖,王万银,李增涛,谈应范,王国栋. 2014,高精度磁测技术在甘肃西成铅锌矿勘探中的应用. 地质与勘探,50(5):976-983.

[32] 刘金兰,赵斌,王万银,李建国,冯旭亮,周新鹏,王云鹏. 2014,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花岗岩与断裂分布特征. 地质学报,88(4):658-668.

[31] 王万银,任飞龙,王云鹏,纪晓琳,李建国,李倩. 2014,重力勘探在沉积型铝土矿床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物探与化探,38(3):409-415.

[30] 王万银,冯旭亮,高玲举,王鹏飞,刘斌. 2014,重磁方法在图尔库班套铜镍矿区勘查中的应用. 物探与化探,38(3):423-429.

[29] 王万银,王云鹏,李建国,刘金兰,赵斌,周新鹏. 2014,利用重、磁资料研究于都-赣县矿集区盘古山地区断裂构造及花岗岩体分布. 物探与化探,38(4):825-834.

[28] 张菲菲,王万银,杨金玉,韩波,田振兴. 2014,根据重力数据研究南海北部陆缘断裂带的延伸问题. 地球物理学进展,29(5):2113-2119.

[27] 冯旭亮,王万银,刘富强,李建国,鲁宝亮. 2014,裂陷盆地基底双界面模式二维重力反演. 地球物理学报,57(6):1934-1945, SCI.

[26] 纪晓琳,王万银,熊盛青,邱之云,张洪瑞. 2014,频率域偶层位曲面位场处理和转换方法试验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29(6):2669-2678.

[25] 张菲菲,王万银. 20132D磁异常分步反演方法分析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28(4):2040-205.

[24] 王万银,张瑾爱,刘莹,张厚和,邱之云,任飞龙. 2013,利用重磁资料研究莺-琼盆地构造分界及其两侧断裂特征. 地球物理学进展,283):1575-1583.

[23] 王万银. 2012,位场解析信号振幅极值位置空间变化规律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554):1288-1299SCI.

[22] 王万银,邱之云. 2011,一种稳定的位场数据最小曲率网格化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266):2003-2010.

[21] 崔莉,王万银. 2011,局部波数在磁异常解释应用中的方法技术. 物探与化探,356):779-784.

[20] Wang Wanyin, Zhang Gongcheng, Liang Jjianshe. 2010Spatial variation law of vertical derivative zero points for potential field data. Applied Geophysics, 73):197-209SCI.

[19] 王万银. 2010,位场总水平导数极值位置空间变化规律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539):2257-2270SCI.

[18] 王万银,邱之云,杨永,史维皎. 2010,位场边缘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251):196-210.

[17] Wang Wanyin, Panyu, Qiu Zhiyun. 2009A new ed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normalized vertical derivative of the total horizontal derivative for potential data. Applied Geophysics6(3):226-233SCI.

[16] 王万银,刘金兰,邱之云,于长春,黄翼坚. 2009,频率域偶层位曲面位场处理和转换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52(10):2652-2665SCI.

[15] 王万银,邱之云,刘金兰,黄翼坚,于长春,李焓. 2009,位场数据处理中的最小曲率扩边和补空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244):1327-1338.

[14] 黄翼坚,王万银,于长春. 2009,等效源三维随机点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 地球物理学进展,241):95-101.

[13] 李勤,王万银,崔莉. 2008MapGIS在地球物理数据成图中的应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30(2):200-203.

[12] 李焓,邱之云,王万银. 2008,复杂形体重、磁异常正演问题综述. 物探与化探,32(1):36-43.

[11] 刘金兰,王万银,于长春. 2007,逐步逼近曲化平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50(5):1551-1557SCI.

[10] 王万银,刘展,肖庆疆. 2004,位场向下延拓的自适应滤波方法: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24——隐伏矿地球物理研究,地质出版社.

[9] 王万银,刘金兰,邱之云,黄翼坚,蔡东升. 2004,利用卫星重力异常研究南黄海地区中生界厚度. 海上油气,16(3):151-156.

[8] 王万银,潘作枢. 1997,三维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及转换的三角函数法. 物探与化探,21(3):209-218.

[7] 王万银,潘作枢. 1996,偶层位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及转换方法.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原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8(3):69-76.

[6] 王万银,潘作枢. 1996,一种新的重力资料解释方法. 30届国际地质大会摘要.

[5] 王万银. 1993,一种简单实用的正规方程组形成技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原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5(3):90-93.

[4] 王万银,潘作枢. 1993,双界面模型重力场快速正反演问题. 石油物探,32(2):81-87.

[3] 王万银,潘作枢,李家康. 1991,三维高精度重磁位场曲面延拓方法. 物探与化探,15(6):415-422.

[2] 王万银. 1986,二度体重力异常铅垂二阶导数的近似计算公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原西安地质学院学报),8(3):64-70.

[1] 王万银. 1983,球壳中间层引力公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原西安地质学院学报),5(2):79-79.


2)其他共24篇(SCI收录4篇):

[24] 郭培虹冯治汉,王万银,唐小平,刘生荣. 2021北秦岭华阳川地区重磁三维反演及岩浆岩特征研究. 物探与化探,45(5):1217-1225, doi:10.11720/wtyht.2021.0288.

[23] 刘燕东纪晓琳,孟小红*王万银,王俊. 2021稳定正则化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在盆地基底重力异常反演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64(10):3756-3765doi10.6038/cjg2021O0401SCI.

[22] 张磊,王万银赵修军,张义蜜. 2020基于重磁场特征的新蔡铁矿区构造单元分布特征. 物探与化探,44(4):975-984, doi:10.11720/wtyht.2020.0064.

[21] 陈靖王万银郭文波. 2020重磁软件架构设计实现方案研究. 物探与化探,44(4):905-913, doi:10.11720/ wtyht.2020.0058.

[20] Shican Qiu,Willie Soon, Xianghui Xue, Tao Li, Wanyin Wang,Mingjiao Jia, Chao Ban, Xin Fang, Yihuan Tang, and Xiankang Dou. 2018, Sudden Sodium Layers: Their Appearance and Disappearanc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123:5102-5118SCI.

[19] 鲁宝亮,王万银,张功成,冯旭亮,纪晓琳. 2016,南海深部过程及与含油气盆地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31(3):1342-1350.

[18] 鲁宝亮,王万银,杜向东,黄兴文,郭允,纪晓琳,冯旭亮. 2015,西非陆缘盆地中南段构造与沉积研究. 海洋科学进展,33(3):414-428.

[17] 鲁宝亮,王璞珺,张功成,王万银. 2015,南海区域断裂特征及其基底构造格局. 30(4):1544-1553.

[16] 李倩,李建国,王万银,周新鹏. 2015,重磁电联合勘查深部铁矿方法实验研究.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12(2):218-224.

[15] 鲁宝亮,王万银,张功成,王璞珺. 2015,红河断裂带海域延伸位置的地球物理证据及其与南海扩张的关系. 热带海洋学报,34(5):64-74.

[14] 鲁宝亮,王璞珺,吴景富,李伍志,王万银,郎元强. 2014,南海陆缘盆地中生界分布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41(4):497-503SCI.

[13] 鲁宝亮,王璞珺,梁建设,孙晓猛,王万银. 2014,古南海构造属性及其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44(5):1441-1450.

[12] 张功成,谢晓军,王万银,刘世翔,王一博,董伟,沈怀磊. 2013,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及勘探潜力. 石油学报,34(4):611-627.

[11] 张云帆,胡登科,王万银,邱之云,李付成. 2012,南海南北陆坡地壳拉张特征对比. 热带海洋学报,31(3):137-143.

[10] 姚伯初,张莉,韦振权,易海,林珍,万玲,王万银,邱之云,李春芳. 2011,华南东部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沉积盆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31(3):47-60.

[9] 于长春,王万银,范正国,熊盛青,眭素文. 2007,频率域偶层位方法在直升机磁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物探与化探,31(6):577-580.

[8] 刘展,班丽,魏巍,王万银,郭加树. 2007,济阳坳陷花沟地区火成岩重磁成像解释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1):30-34EI.

[7] Zhou Di, Wang Wanyin, Wang Jialin, Pang Xiong, Cai Dongsheng, Sun Zhen. 2006, Mesozoic subduction-accretion zone in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inferred from geophysical interpretation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49(5)471-482SCI.

[6] 陈汉宗,吴湘杰,周蒂,王万银,郝沪军. 2005,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主要断裂特征和动力背景分析. 热带海洋学报,24(2):52-61.

[5] 吴时国,刘展,王万银,郭军华,Lüdmann T., Wong H. K. 2004,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海洋与湖沼,35(6):481-488.

[4] 刘展,王万银,黄继先,马智民,张振飞,杨作升. 2002,矿产资源评价系统的地质矿产数据模型.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7(1):11-14.

[3] 刘展,王万银,黄继先,马智民. 2001,矿产资源评价系统的物化探数据模型.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31(3):257-260.

[2] 刘展,王万银. 1999,曲面位场的正则化线性规划法直接反演技术. 地质与勘探,35(6):62-66.

[1] 潘作枢,王万银. 1993,三维曲面上的位场处理问题.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原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5(4):179-182.



论著3(独著1本,合著2本)。

[3] 张莉,张光学,王嘹亮,徐国强,王万银等. 2014,南海北部中生界分布及油气资源前景. 地质出版社。

[2] 王万银著,2010,位场数据处理中的最小曲率方法及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地质出版社,独立撰写28万字。

[1] 熊盛青,于长春,眭素文,王万银,薛典军,王乃东. 2009,中高山区高精度航磁方法技术. 地质出版社。


科技成果

1)重磁位场数据处理、转换理论及应用研究。重磁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主要有位场延拓、导数、方向和分量转换,位场分离等。在曲面位场处理和转换方面从1987年开始,先后提出了三角函数法的理论和有关方法技术、频率域单层位和偶层位法的有关方法技术、整体布置等效源分块反演等效源的关键技术;完善了已有的空间域偶层位法、泰勒级数曲化平方法。提高了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的效率、精度及适应性。从2006年开始,将最小曲率方法应用于位场数据处理中,解决了位场数据扩边、网格化以及位场分离问题。从1990年开始,在位场延拓、磁异常分量及磁化方向转换方面,利用自适应滤波进行位场向下延拓和中低纬度地区变磁异常分量方向和变磁化方向化极处理,解决了不稳定性问题。这些方法技术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2重磁正、反演方法理论及应用研究。重、磁正演是反演的基础,反演主要包括地质体特征位置反演、界面起伏或几何参数反演以及物性反演三个方面。从1999年开始,在地质体特征位置反演方面,提出了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位场边缘识别方法,以及正则化技术和归一化垂向导数技术,解决了比值类和极大值类位场边缘识别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问题;研究了位场边缘识别中垂向导数零值位置、总水平导数极值位置和解析信号振幅极值位置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了基于曲率属性、局部波数、解析信号振幅、欧拉反褶积等的位场边缘参数自动反演技术,研究了消除多解性的关键技术。从1990年开始,在重、磁物性界面起伏反演方面,研究了频率域物性界面正演快速收敛和反演稳定收敛的关键技术,解决了频率域物性界面正演效率低、反演不能稳定收敛的问题;研究了空间域间断界面起伏的反演方法,提出了基于Lp范数的空间域间断界面目标函数建立方法和NVDR-THDR裂陷边界识别方法,解决了裂陷盆地基底起伏反演难题。从1995年开始,在物性反演方面,提出了以相关系数为目标函数、相关搜索黄金分割法为最优化方法的物性反演算法,解决了物性反演受位场背景场影响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反演效果;提出了以NVDR-THDRNVDR-ASM优选靶区的关键技术,从而提高了物性反演的效率和精度。这些方法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3深地探测研究深地探测研究始于1986年,在新疆“305”项目、深部探测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等项目的资助下,利用重磁资料,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质资料开展矿产资源分布和深部构造研究。利用航磁资料研究了全国陆域深部构造分布特征;利用重、磁资料先后在新疆、甘肃、陕西、江西、山东等地研究了岩体分布位置、古(破)火山口的分布位置、矽卡岩分布位置,达到寻找铜镍矿体、磁铁矿体等金属矿体的目的。

4深海探测研究深海探测研究始于1999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和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的资助下,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我国近海盆地(南海盆地、东海盆地、黄海盆地、渤海盆地)完成了断裂分布、第三系厚度、中生界厚度、古生界厚度、火成岩分布、莫霍面和居里面起伏等特征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成果在我国近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油气资源勘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的资助下,在墨西哥湾地区、西非和东非海岸地区完成了断裂分布、盆地分布、火成岩分布、深部构造分布特征等的研究工作,该研究成果为我国在海外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支撑。




荣誉奖励

1)教学类荣誉奖励

[1] 2002年、2005年两次获得长安大学“教学优秀奖”。

[2] 2004年、2006年、2012年三次获得长安大学“优秀教师”。

[3] 2007年获得长安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个人一等奖。

[4] 2008年获得长安大学2008届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5] 2018年获得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荣誉称号。

[6] 2018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负责人)

[7] 2018年获得长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1)。

[8] 2019年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

[9] 20201125日荣获2019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类工程专业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10] 20220526日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9)。

[11] 202307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0)。


2)科研类荣誉奖励

[1] 1991年获“计算机在地学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 1992年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2)。

[3] 200310月获长安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4] 20181130日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工作经历

       (119831996年,在长安大学(西安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1年晋升为讲师

       (219962000年,在长安大学(西安工程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320002020,在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10年晋升为教授2019年晋升为三级教授。2002年遴选为长安大学硕士生导师,2012年遴选为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重磁数据分析分中心主任。

       (42022现在,在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每年工作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