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 教授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头像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成都理工大学

邮件: huangda@chd.edu.cn

电话:

出生年月:

办公地点: 地学科技大厦702

个人资料

  • 学院: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教授
  • 学位: 博士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 毕业院校: 成都理工大学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huangda@chd.edu.cn
  • 通讯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育才路长安大学地测学院
  • 邮编: 710054
  • 传真:
  • 办公地址: 地学科技大厦702
  • 教育经历:

    太原理工大学,本硕(1996-2004);成都理工大学,博士(2004-2007)


个人简介

湖南衡阳人,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长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岩体工程地质与灾害研究,擅长人类工程活动扰动、地震与极端气候作用下地质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项和重大工程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排名第二)、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2项排名第一)。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7部,编制行业/地方标准4部,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获工程地质领域权威期刊Landslides最佳论文奖,2020-2024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余项发明专利技术已转化应用。

欢迎有志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博士后、博士、硕士加入团队,我们一起解决理论难题、突破技术瓶颈。

也欢迎具有固体物理、颗粒物理、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等交叉学科研究基础的博士后与青年老师加入团队!



社会职务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河北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

   以岩体工程地质与灾害为核心,围绕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重大地质灾害(链),聚焦极端气候、强震和人类活动强扰动作用,开展如下主要研究方向:

       (1)冰川灾害链

       (2)灾害物理学

       (3)地震地质灾害

       (4)智慧工程地质

开授课程

(1)岩土工程勘察

(2)工程地质学

(3)岩体力学


科研项目

主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强震和极端气候作用下重大地质灾害历史重建,2024YFF1700401,2024.11-2027.12

(2)国家自然科学联合重点项目:高寒地区高陡斜坡危岩灾变机制与韧性防控方法,U23A2047,2024.1-2027.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藏高原冰冻圈斜坡块体崩滑灾变的冻融-地震互馈作用机制,42277187,2023.1-2026.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库水作用下软硬互层反倾边坡时效弯曲倾倒机理及稳定性研究,41972297,2020.1-2023.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薄层状软硬复合岩体弯曲断裂机理及强度特征试验研究,41672300,2017.1-2020.1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强震诱发拉裂-滑移型滑坡瞬态超低摩擦启动机理,41472245,2015.1-2018.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残余应力下卸荷破裂硬岩的流变特性及时效扩展机理研究,41172243,2012.1-2015.12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高地应力条件下岩石卸荷变形破坏过程的能量机制研究,40902078,2010.1-2012.12


主持的代表性重大工程横向项目:

(1)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复杂环境条件下岩体结构面自动智能解译,2024.12-2026.10

(2)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双江口水电站高陡岩质边坡结构面高效自动量化解译及其灾害效应,2024.9-2027.06

(3)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雅砻江牙根二级水电站库区日衣变形体稳定性及其对水电工程影响,2022.06-2023.10

(4)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特大型古滑坡体上高密度建筑群建设的关键技术研发,2022.05-2024.12

(5)重庆西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委托:重庆西站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加固技术研究,2021.07-2022.12



论文

科技成果

1)岩体高边坡灾害防控关键理论与技术

建立了强卸荷扰动岩体高边坡破坏机制与强度理论体系,揭示了高边坡岩体裂隙三维扩展与贯通破坏演化模式,提出了峡谷高边坡深层倾倒的成因机制与稳定性评价方法体系,提出岩体高边坡破裂监测识别方法体系,建立了高寒地区露天矿山大规模开采高边坡冻融-振动耦合灾变机制,发明了高寒地区岩体裂隙防冻胀防渗轻型高塑性充填材料。破解了锦屏一级水电站深部卸荷裂隙的成因机制,为锦屏、苗尾等十余个水电站枢纽区高边坡和内蒙白云鄂博露天铁矿等多个矿山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加固设计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裂隙岩体高边坡灾害防控关键理论、方法与技术及应用”获2020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高应力环境下岩石高边坡卸荷破坏机理及稳定性评价基础理论”获2018年度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排名第二)


2)水力驱动型滑坡安全评价与绿色治理关键理论与技术

丰富了水电库区古滑坡复活的库水-地质耦合控制机制及考虑渗流-浮托主控性的稳定性计算方法,提出水动力间歇性复活型古滑坡预测预警的变形“跳跃”段速率、加速度、幅度累积效应方法体系,创新了水的侵蚀-软化物理化学机制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发明了浅埋柔性生态排水沟、透水生态挡土墙、集排水型抗滑桩等--深多维度排水-抗滑一体化水动力型滑坡绿色治理技术,发明了自平衡格构抛石等岸坡生态防护技术。为三峡库区巫山、奉节、万州等地约20余个滑坡和杭温铁路、京秦高速等十余条交通线路滑坡安全评价与绿色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重大工程水力驱动型滑坡智能管控与绿色治理关键技术”获2023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荣誉奖励

1、“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3。

2、重大工程水力驱动型滑坡智能管控与绿色治理关键技术,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排名第1

3、裂隙岩体高边坡灾害防控关键理论、方法与技术及应用,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排名第1

4、高应力环境下岩石高边坡卸荷破坏机理及稳定性评价基础理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2018,排名第2

5、岩体结构面扩展机制及强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排名第3

6、Huang D*, Cen DF, Huang RQ, Ma GW. Step-path failure of rock slopes with intermittent joints. Landslides, 12(5): 911-926,Landslides Best Paper Award 2015(全球每年仅一篇论文入选),2017

7、雨水作用下公路滑坡机理与灾害防治关键技术,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排名第4

8、厦蓉线水都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排名第7

9、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2022,2023,2024

1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22,2023,2024




工作经历

2008-2017: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2018-2023: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特聘教授

2023-至今: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