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王元庆,男,汉族,生于1968年,陕西吴起人。现任长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长安大学BRT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中国公路学会城市交通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运输规划分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客标委技术委员会委员、公安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交通部软科学研究专家、陕西省和西安市安全委员会专家、西安市高新区规划委员会顾问。 社会职务国家客标委技术委员会委员、公安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交通部软科学研究专家、陕西省和西安市安全委员会专家、西安市高新区规划委员会顾问。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智能交通、低碳交通等。 开授课程【本科】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运输系统概论 【研究生】 交通规划 【博士生】 交通规划模型 科研项目1、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交通科研项目、13-37R、陕西省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2014.01-2016.09。 2、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交通科研项目、14-37R、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衔接技术规范与政策研究、2014.09-2016.09。 3、交通运输部子课题、214021140155、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广东分报告、2014.03-2014.12。 4、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220021140586、关中-天水经济区交通运输发展形势及需求研究、2012.09-2015.06。 5、西安市高新区规划建设局、C8377600-2012、西安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2012.08-2015.01。 6、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178055、基于城市交通参数-家庭交通碳排放模型的西部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研究、2012.01-2015.01。 7、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213000120014、公路工程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智能化与远程监控技术研究、2011.03-2014.12。 8、交通运输部项目、210000120124、全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调研总报告、2011.12-2012.12。 9、澳大利亚ARCP2010-15NMY-Han、The impact of spatial parameters on GHG emission: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ities in China and India、2011.03-2012.12。 10、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220021140639、城市快速公共交通(BRT)专题技术咨询、2011.01-2012.12。 11、陕西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10000110059、区域复合快速交通走廊方式选择机理与碳排放关联研究、2011.01-2012.12。 12、(美)Rea-son基金、210000100012、二级公路收费影响研究、2009.11-2012.12。 13、中国城市交通亚行资助项目、2024-PRC、西安城市交通模型研发、2009.09-2011.10。 14、交通运输部亚行项目、220000080250、公路收费转移曲线研究(亚洲开发银行)、2008/09-2011/05。 15、美国Reason基金、210000100013、中国BRT社会影响、2009/06-2013/12。 论文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SSCI收录7篇,EI收录38篇,主编专著4部,参编英文专著1部。 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或企业标准30余部。 发表1项软件著作权,2项专利。 【1】Liu, Yuanyuan;Wang, Yuanqing;Li, Di,Estimation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construction phase of real highway projects in China,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2.15,144:337~346 【2】Liu Yang;Wang, Yuanqing;Bai, Qiang;Han, Sunsheng,Urban Form and Travel Patterns by Commuters: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Wuhan and Xi’an,China,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2018.3,144(1):050170141~0501701415 【3】Liu Yang;Yuanqing Wang;Sunsheng Han; Yuanyuan Liu,Urban transport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by commuters in rapidly developing Citie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Beijing and Xi’an in China,Transportation Reasae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2017.4.26 【4】Qin, F.,Sun, R.,Ochieng,W. Y., Feng, S.,Han, K., & Wang, Y. Integrated GNSS/DR/road seg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variable road user charging[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7, 82:261-272 【5】Wang Y;Li Z;Gao Y,Minimum revenue guarantee and toll revenue cap optimization for PPP highways: Pareto optimal state approach[J],Baltic Journal of Road & Bridge Engineering,2015,10(4):365-371 【6】Zhou, Bei;Li, Zongzhi;Patel;Wang Yuanqing,Risk-Based Two-Step Optimization Model for Highway Transportation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14,140(5):04014007 【7】Wang, Yuanqing;Li Lei;Wang Li;Moore A;Staley S;Li, Zongzhi,Modeling traveler mode choice behavior of a new high-speed rail corridor in China[J],Transportation Planning & Technology,2014,37(5):466-483 【8】Wang Yuanqing;Li Lei;Wang Zhicheng,Mode Shift Behavior Impacts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Metro Service: Case Study of Xi’an, China[J],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 Development,2013,139(3):216-225 【9】Wang Yuanqing;Wang Zhicheng;Li Zongzhi,Study of Modal Shifts to Bus Rapid Transit in Chinese Cities[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13,139(5):515-523 【10】Li Zongzhi;Madanu Sunil;Zhou Bei;Wang Yuanqing;Abbas Montasir,A Heuristic Approach for Selecting Highway Investment Alternatives[J],Computer-aided Civil &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2010,25(6):427-439 【11】Gao, Y.;Rasouli, S.;Timmermans, H. & Wang, Y,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vel satisfac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trait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Behaviour,2017,49:110-123 【12】Liu Y;Wang Y;An D,Life-cycle CO2 emission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asphalt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activities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2018(6):1-13 【13】Wang Y;Liu Y;Ji S;et al,Bicycle lane condition and distance: Case study of public bicycle system in Xi'an, China [J].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 Development,2018,144(2) 【14】Yang L;Wang Y;Han S;et al,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commuter traffic in Xi'an, China[J],Transport, ,2017,170(1):1-11 【15】Pu L;Lin Y;Wang Y,The impacts of household features on commuting carbon emissions: a case study of Xi’an, China[J]. Transportation,2017(6):1-17 1、《交通规划》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2、《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标准化与信息化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3、《低碳西安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4、《公路工程造价全过程一体化管理导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5、《停车设施规划》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公路造价管理与信息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Wang Yuan-qing,Dang Xiaoxu (2015) The Guid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Beijing: 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 科技成果1.2016.6 第七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城市与区域交通系统特征与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三等奖。 2.2015年“公路工程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智能化与远程监控技术研究”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2011.9“高速铁路对公路运输的影响研究”荣获中国公路学会中国公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2010年,“广东省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公路造价管理体系研究”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 5.2009年,“沙漠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宽容设计研究”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6.2009年,“广东省公路养护工程技术经济与招标管理研究”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荣誉奖励1.2018年获第十一届陕西省教学名师 2.曾获得第九届霍英东全国优秀教师研究类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2016.6 第七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城市与区域交通系统特征与提升的研究与实践”,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三等奖。 4.2015.12 《面向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人才培养需求的交通规划教学与实践》,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交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2015.10 “国情与国际结合的复杂交通系统规划教学与实践”,长安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陕西省交通成果奖,二等奖。 6.2015年“公路工程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智能化与远程监控技术研究”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7.2014年负责的“交通工程”被批准为2014年度陕西普通本科高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8.2014年负责的“综合交通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批准为省级建设项目。 9.2013年主讲的《交通规划》课程被评为省级资源共享课程。 10.2010年,主讲的《交通规划》双语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工作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