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教授

信息工程学院

头像

学位: 博士研究生

毕业院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邮件: jingwang@chd.edu.cn

电话: 13484559514

出生年月: 1982-09-08

办公地点: 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主楼北四层通信工程系办公室

个人资料

  •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 性别:
  • 出生年月: 1982-09-08
  • 职称: 教授
  • 学位: 博士研究生
  • 学历: 博士
  • 毕业院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13484559514
  • 电子邮箱: jingwang@chd.edu.cn
  • 通讯地址: 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邮编: 710064
  • 传真: QQ:342573224
  • 办公地址: 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主楼北四层通信工程系办公室
  • 教育经历:

    2010.12~2013.12: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流动站  博士后

    2005.09~2009.0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博士

    2004.08~2005.0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硕士

    2000.08~2004.0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本科



个人简介

       2004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份起师从信息论专家王新梅教授,开始硕博连读阶段的学习,2009年3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博士学位,完成博士论文《网络编码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2011年10月被评为长安大学副教授,同年12月份被评为硕士生导师。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美国理海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访问学者。2017年11月被评为长安大学教授。

        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协作通信、终端直通(D2D)通信、网络编码、大数据存储、分布式存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以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等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1项,其中27项已经授权(其中已有10项已转让),另授权软件著作权7项,两项成果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与国际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27篇,参与编写教材和专著2部。


社会职务

研究领域

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协作通信、终端直通(D2D)通信、网络编码、大数据存储、分布式存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开授课程

主要承担本科生《无线网络技术》, 留学生《大数据基础》以及研究生《编码理论》《矩阵论》等课程。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2001059,2021.01-2023.12,结题;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61040005,2011.01-2011.12,结题;

3、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般项目(工业领域),2021GY-019,2021.01-2022.12,结题;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2T50789,2012.01-2013.12,结题;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10491638,2011.01-2012.12结题;

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青年),2011JQ8036,结题;

7、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面上),2015JM6307,结题;

8、中央高校基础研究支持计划资助项目,CHD2012ZD005,结题;

9、中央高校基础研究支持计划资助项目,300102248104,结题;

10、中央高校基础研究支持计划资助项目,CHD2009JC063,结题;

  

参与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072054,在研;

2、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ISN12-06,结题;

3、国家863课题,2007AA01Z215,结题;

4、华为高校科技基金资助项目,YJCB2006001RE,结题;





论文

代表性论文:

[1] Jing Wang, Keqin Shen, Xiangyang Liu, and Chunlei Yu, “Construction of Binary Locally Repairable Codes with Optimal Distance and Code Rate”,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2021, 25(7): 2109-2113.(SCI indexed)

[2] Jing Wang, Zhiyuan Yan, Kuan-Ching Li, Hongmei Xie, Xiangyang Liu, “Local Codes With Cooperative Repair in Distributed Storage of 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 IEEE Access, 2020, 8: 38622-38632. (SCI indexed)

[3] Jing Wang, Shuxia Wang, Tiantian Wang, Xuefei Zhang, Minimum Bandwidth Regenerating Codes Based on Cyclic VFR Codes” , 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2019, 13(7): 3583-3598. (SCI indexed)

[4] Tiantian Wang, Jing Wang*, Haipeng Wang, Jie Meng, Chunlei Yu, and Shuxia Wang, “Adaptive-and-Resolvable Fractional Repetition Codes Based on Hypergraph”, 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2023, 17(4): 1182-1199. (SCI indexed)

[5] Jing Wang, Wei Luo, Wei Liang, Xiangyang Liu, Xiaodai Dong, “Locally Minimum Storage Regenerating Codes in Distributed Cloud Storage Systems”, China Communications, 2017, 14(11): 82-91. (SCI indexed)

[6] Jing Wang, Mingsheng Ouyang, Wei Liang, Jun Hou, “Device-to-Device Relay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Based on Network Coding”, 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Vol.11, No.7, 2017. (SCI indexed)

[7] Jing Wang, Kaikai Chi, Yang Yang and Xinmei Wang, “Network coding based on hyper-edge decomposi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 with link fail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Vol.28, No.7, pp.1387-1399, 2015. (SCI indexed)

[8] Jing Wang, Xiangyang Liu, Kaikai Chi and Xiangmo Zhao, “Complex field network-coded cooperation based on multi-user det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Vol.24, No.2, 2013.(SCI indexed)

[9] J. Wang, K. Chi and X. Wang, “Network Coding-Based Reliable Broadcast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hina Communications, Vol.7, No.2, 2010, pp71-77. (SCI indexed)

[10] Jing Wang, Jingmei Liu, Ying Li, Xinmei Wang, “Construction of Codes in Multicast Network with Link Failur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Vol.4, No.5, 2008, pp2173-2178. (EIindexed)

[11] 王静李静辉杨佳蓉王娥,“三角形结合方案的最优局部修复码构造”,上海交通大学学报Vol.58, No.1, 2024, pp13-22. (EI indexed)

[12] 王静,徐忠环,刘帅帅,刘哲,“可用性不等的全符号局部修复码构造”,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https://link.cnki.net/urlid/23.1235.T.20231226.1508.002,网络首发. (EI indexed)

[13] 王静李静辉,杨佳蓉,王娥,“基于RBIBD的最优局部修复码构造”,电子科技大学学报,Vol.52, No.3, 2023, pp366-371. (EI检索)

[14] 王静,何亚锦,雷珂,刘向阳,“基于差集矩阵的部分重复码构造”,电子与信息学报,Vol.44, No.11, 2022, pp4025-4033. (EI检索)

[15] 王静,孙伟,何亚锦,沈克勤,张鑫楠,刘向阳,基于Hadamard矩阵构造部分重复码,电子科技大学学报,Vol.50, No.2, 2021, pp173-179(EI检索)

[16] 王静,刘艳,余春雷,王秘,刘向阳,“非均匀故障保护的分组修复码构造”,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9,42(5): 75-82. (EI检索)

[17] ,梁伟,刘向阳,杨洋,“云存储系统中基于MSR 码的局部性修复编码”,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6, 39(4): 60-66. (EI检索)

[18] ,欧阳明生,焦琴琴,罗威,王新梅,“基于网络编码的D2D 干扰消除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6, 38(6): 1429-1434. (EI检索)



*通信作者


部分发明专利

[1] 王静,沈克勤,孙伟,张鑫楠,何亚锦,基于立方体网络的部分重复码构造和故障节点修复方法,ZL 202110556267.9, 2021.05;

[2] 王静,雷珂,王相隆,田松涛,基于迭代矩阵的部分重复码的构造方法及节点修复方法,202111459097.92021.12;

[3] 王静,杨佳蓉,王娥,李静辉,基于完备循环差集的局部修复码构造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202211217665.92022.09;

[4] 王静,徐忠环,刘肖悦,刘帅帅,刘哲,可用性不等的全符号局部修复码构造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202310745620.72023.06;

[5] 王静,徐忠环,刘帅帅,刘哲,段一祥,低修复带宽的局部修复码构造方法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202410050785.72024.01;

[6] 王静,余春雷,刘艳,王秘,一种基于哈夫曼树的异构部分重复码的构造方法,ZL 201910204203.5,2019.03;

[7] 王静,王秘,余春雷,刘艳,基于完全图的对称部分重复码构造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ZL 201910930888.1,2019.09;

[8] 王静,何亚锦,孙伟,沈克勤,张鑫楠,一种基于U-型设计的柔性部分重复码的构造方法,ZL 201911134150.0,2019.11;

[9] 王静,沈克勤,孙伟,张鑫楠,何亚锦,一种基于调节矩阵的异构部分重复码的构造方法,ZL 201911135000.1,2019.11;

[10] 王静,王秘,余春雷,刘艳,基于完全图的异构部分重复码构造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ZL 201910930841.5,2019.09;

[11] 王静张鑫楠,沈克勤,孙伟,何亚锦,基于Harary图生成树的FRSH码的系统、构造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ZL 2020 1 0163247.0, 2020.03.






科技成果

国家发明专利:基于立方体网络的部分重复码构造和故障节点修复方法,ZL 202110556267.9, 2021.05;

国家发明专利:基于迭代矩阵的部分重复码的构造方法及节点修复方法,202111459097.92021.12;

国家发明专利:基于完备循环差集的局部修复码构造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202211217665.92022.09;

国家发明专利:可用性不等的全符号局部修复码构造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202310745620.72023.06;

国家发明专利:低修复带宽的局部修复码构造方法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202410050785.72024.01;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哈夫曼树的异构部分重复码的构造方法,ZL 201910204203.5,2019.03;

国家发明专利:基于完全图的对称部分重复码构造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ZL 201910930888.1,2019.09;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基于U-型设计的柔性部分重复码的构造方法,ZL 201911134150.0,2019.11;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调节矩阵的异构部分重复码的构造方法,ZL 201911135000.1,2019.11;

国家发明专利:基于完全图的异构部分重复码构造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ZL 201910930841.5,2019.09;

国家发明专利:基于Harary图生成树的FRSH码的系统、构造及故障节点修复方法ZL 2020 1 0163247.0, 2020.03.



荣誉奖励

(1)荣获2019-2021年先进科研工作者称号;

(2)荣获2018年长安大学优秀党员称号;

(3)2018级硕士研究生沈克勤(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分布式存储系统中优化编码研究》荣获2021年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优秀研究生毕业论文奖。

(4)指导本科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5个、省级2个

  (5)  2012年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先进个人

(6)荣获长安大学2011届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工作经历

2017.11~至今,   长安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教授

2015.04~2016.04  美国理海大学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  访问学者

2011.11~2017.10    长安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09.04~2011.10    长安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