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耿 副教授

汽车学院

头像

学位: 工学博士

毕业院校: 西北工业大学

邮件: luogeng@chd.edu.cn

电话:

出生年月: 1992-08-14

办公地点:

个人资料

  • 学院: 汽车学院
  • 性别:
  • 出生年月: 1992-08-14
  • 职称: 副教授
  • 学位: 工学博士
  • 学历: 博士研究生学历
  • 毕业院校: 西北工业大学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luogeng@chd.edu.cn
  • 通讯地址: 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 邮编: 710064
  • 传真:
  • 办公地址:
  • 教育经历:

    1. 2009/09-2012/06,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

    2. 2012/09-2013/06,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学士

    3. 2013/09-2019/04,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固体力学,博士

个人简介

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车辆工程系副主任。2009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本硕连读班),2013年获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93月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20194月任教于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被动安全、力学超材料设计与优化。主持国家重研发计项目子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西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创新基金等纵向课题,及多项横向课题,累计获批经费100余万元。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检索


目前指导1名博士留学生,6名硕士研究生,组内气氛融洽,经费充足。已毕业4名硕士研究生,均前往比亚迪、上汽、中车等主机厂工作。


欢迎车辆工程、机械专业同学报考。


社会职务

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汽车工程学报》青年编委

研究领域

新能源汽车耐撞性

力学超材料设计与优化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

《车身结构与设计》

《汽车创新综合实践》

《Mechanics for Engineers》

《Solid Mechanics》

研究生课程:

《车辆安全技术》

《汽车前沿技术》

科研项目

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在研;

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

3.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结题

4.中央高校基金(2020-2021),结题;

5.中央高校基金(2023-2024),在研;

6.西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创新基金,结题

7.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19.8万元,结题;

8.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30万元,结题;

9.中国航空工业集团631所项目,20万元,在研。


论文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21] 基于晶界强化的多晶体点阵超材料设计与耐撞性研究,《汽车工程》,2024.12,第一作者(中文A区,EI)

[20] 3D打印梯度随机蜂窝夹芯结构耐撞性研究与多目标优化设计,《汽车工程》,2024.11,第一作者(中文A区,EI)

[19] A review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policy: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trends,《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2024.10,通讯作者(英文B区,ESCI)

[18] Crashworthiness analysis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foam-filled spiral tub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2024.08,第一作者(1区 TOP)

[17]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影响下的城市道路交通绿色度预测评价以西安市为例,《环境科学学报》,2024.01,第一作者(中文A区)

[16] Investigations on the quasi-static/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D printed random honeycombs under in-plane compression,《Thin-Walled Structures》,2023.07,第一作者(1区 TOP)

[15] 星型拉胀蜂窝材料在压剪复合加载下的力学特性研究,《振动与冲击》,2023.07,第一作者(中文B区)

[14] Mechanical and Energy-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a 3D-Printed Star-Shaped Auxetic Honeycomb under Combined Compression-Shear Loading,《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2023.04,第一作者(SCI)

[13] Investigation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T-Joints with Defects under Bending Loading,《Sustainability》,2022.12,第一作者(SCI)

[12] A Review of Axial-Flux Permanent-Magnet Motors: Topological Structures,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Machines》,2022.12,通讯作者(SCI)

[11] 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综述及趋势展望,《汽车工程学报》,2022.07,通讯作者(中文B区)

[10] 双碳目标背景下商用车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进展,《汽车工程学报》,2022.07,通讯作者(中文B区)

[9] 新型波纹结构吸能盒耐撞性研究,《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22.09,第一作者(中文B区)

[8] 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研究,《中国公路学报》,2022.05,通讯作者(中文A区,EI)

[7] 泡沫金属三维细观有限元建模技术研究[J].汽车工程学报, 2021,06,第一作者(中文B区)

[6] 泡沫金属微结构建模及其动态特性. 汽车技术, 2021.12,第一作者 (中文B区)

[5]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Yield Behavior of Metal Foam under Shear-compression Combined Loading,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21.07,第一作者SCI

[4] Investigations on the yield behavior of metal foam under multiaxial loadings by an imaged-based mesoscopic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18,第一作者SCI

[3] Investigations on the mechanism and behavior of dynamic energy absorption of metal foam[J]. 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Solids & Structures, 2018,第一作者SCI

[2] Investigations on Dynamic Energy Absorption Behavior of Metal Foam[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6,第一作者EI

[1]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Dynamic Properties of Metal Foa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2016, 第一作者SCI

科技成果

荣誉奖励

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