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陈丽俊,山西运城人,中共党员,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隧道方向)专业教师,隧道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隧道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软岩隧道、黄土隧道、大跨度隧道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中国公路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国家行业标准1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30项(含美国发明专利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 (1)软散围岩隧道大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 (2)软弱围岩隧道锁脚锚管(杆、索)支护理论与技术 (3)交通软岩隧道小孔径预应力锚索主动支护理论与技术 (4)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局部主动补强加固设计理论与方法 (5)极软岩隧道高性能RA锚索(杆)研制与应用 (6)软基隧道新型底部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累计指导/协助负责指导软岩隧道方向硕士研究生30余人(已毕业23人)、博士研究生3人(已毕业1人) 欢迎对以上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土木水利专硕和隧道工程学硕报考! 邮箱:chenlijun2004@126.com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 长安大学
社会职务世界交通运输大会隧道工程分会 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安全与防护分会 理事 中国公路学会工程地质和岩土分会 副秘书长 《中国公路学报》《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Carbonates and Evaporites》《Journal of Civil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等期刊审稿人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 (1)软散围岩隧道大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 (2)软弱围岩隧道锁脚锚管(杆、索)支护理论与技术 (3)交通软岩隧道小孔径预应力锚索主动支护理论与技术 (4)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局部主动补强加固设计理论与方法 (5)极软岩隧道高性能RA锚索(杆)研制与应用 (6)软基隧道新型底部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开授课程本科生课程:《隧道施工》《隧道工程》《隧道勘测设计》 研究生课程:《隧道灾害预测与防控》 科研项目主要科研项目: (1)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灾变机理及预测评价与控制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主研 (2)软弱围岩隧道锁脚锚杆(管)支护机理与力学特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研 (3)软弱地层隧道钢架-锁脚锚管组合支护与拱脚地层相互作用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主持 (4)交通软岩隧道预应力锚固围岩承载特性及主-被动支护设计方法 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主持 (5)超大跨度扁平公路隧道分部开挖荷载释放机理及支护力学特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参与 (6)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支护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 主研 (7)木寨岭隧道修建关键技术和施工风险防控研究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 主研 (8)钢架喷网锁脚锚杆组合支护结构在黄土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 主研 (9)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质量安全智慧监测技术研究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 主研 (10)黄土隧道锁脚锚管的承载特性研究 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主持 (11)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灾害控制 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主研 (12)中东欧区域“新奥法”隧道施工围岩变形控制标准和大变形防控研究 企业委托 主研 (13)四车道高速公路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企业委托 主持 (14)连城山隧道远程自动化监测 企业委托 主研 论文主要论文: [1] A ra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unnelling in extremely soft and fractured chlorite schist medium,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24,143:1-17 [2]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grouting materials for anchoring pipe in soft rock tunnel.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23:1-14 [3] 软岩隧道锁脚锚管应变现场测试及对拱脚的约束作用研究 [J]. 中国公路学报, 2023, 36 (11): 218-230 [4]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合理支护参数研究[J].公路,2023,68(9):443-451 [5] Long-term stress monitoring and in-service durability evaluation of a large-span tunnel in squeezing rock[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22,127:1-13 [6] Structural stability analysis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of constraint-anchorage support system in soft rock mass tunnel, Ain Shams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14(8):1-18 [7] 砂质板岩单轴抗压强度与点荷载强度换算关系[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2, 22(4):148-158 [8] 大跨度软岩公路隧道仰拱承载性能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 2022, 35(7):203-215 [9] 软岩公路隧道紧急停车带变截面段变形特征及加固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22(35):15765-15774 [10]黄土地层锁脚锚管横向地基反力系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1,21(4):106-115 [11]单斜构造软硬互层围岩隧道变形特征及控制对策[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1,38(6):186-196 [12深埋大跨度绿泥石片岩隧道变形规律及合理预留变形量[J].中国公路学报,2021,34(6):147-157 [13]大跨度绿泥石片岩隧道大变形机理与控制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1,21(2):93-106 [14] 含软弱夹层炭质板岩单轴压缩力学行为模拟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21,38(4):1580-1587 [15] Deformation Behaviors and Mechanical Mechanisms of Double Primary Linings for Large-Span Tunnels in Squeezing Rock: A Case Study[J].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2021,54: 2291–2310 [16] Deformation Evolu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Monoclinic and Soft-Hard Interbedded Strata: Study of Muzhailing Tunnel[J].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2021,35(5) [17] Nonlinear Deformation Behaviors and A New Approach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of Large Deformation in Tunnel Construction Stage: A Case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2020: 1-29 [18] Failure Mechanisms and Modes of Tunnels in Monoclinic and Soft-Hard Interbedded Rocks: A Case Study[J].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20, 24(4):1357-1373 [19] Propagation Laws of Blasting Seismic Waves in Weak Rock Mass: A Case Study of Muzhailing Tunnel[J].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2020(9):1-15 [20] Variation of Rock Mass Pressure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 in Phyllite Stratum[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20 [21] Field measurement of air temperature in a cold region tunnel in northeast China[J].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171 [22] Performance of Tunnel Feet-Lock Pipe (TFP) in Sharing Vertical Foundation Load[J].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21,25:1086–1094 [23]超大跨度隧道上台阶CD法中隔壁力学计算模型及施工力学行为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20,33(12):235-248 [24]绿泥石片岩地层大跨度公路隧道大变形控制及合理支护形式现场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20,33(12):212-223 [25] Vertical Load and Settlement at the Foot of Steel Rib with the Support of Feet-Lock Pipe in Soft Ground Tunnel[J].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9:1-12 [26] Influence of impact velocity on flexoelectric effect[J]. Results in Physics, 2019, 15: 102812 [27] Atomistic modeling of flexoelectricity in amorphous polymers[J]. Journal of Molecular Graphics and Modelling, 2019: 147-153. [28]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荷载释放特性[J].中国科技论文,2018,13(7):840-846 [29] Analysis of Pipe-Roof in Tunnel Exiting Portal by the Foundation Elastic Model[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7:1-12 [30] Analytical approach for support mechanism of feet-lock pipe combined with steel frame in weak rock tunnels[J].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6, 20(7):1-16 [31]锁脚锚管受力分析的双参数弹性地基梁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35(5):989-999 [32]软岩隧洞锁脚锚杆–钢拱架联合承载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1):129-138 [33]锁脚锚管合理打设角度的理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7):1334-1344 [34]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塌方处治方法及衬砌安全性[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3,21(1):40-47 [35]寒区隧道沿径向温度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3 (6): 83-94 [36]考虑衬砌渐变劣化的寒区隧道承载性能演化规律 [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3, 19 (5): 1678-1690 [37]寒冷地区隧道传热特征及温度场演化规律现场试验 [J]. 中国公路学报, 2023, 36 (8): 190-203 [38]改写黄土隧道建设的历史 [J]. 中国公路, 2019, (11): 30-35 科技成果团队部分代表性学术观点/成果如下: (1)明确了软散围岩隧道荷载来源。指出隧道开挖后,现有初期支护难以及时、密贴围岩,围岩在很短时间内进入离散变形阶段,围岩荷载来源于离散围岩自重,控制软散围岩隧道大变形即控制围岩离散范围,确定了软散围岩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原则。 (2)发现了大刚度支护下软散围岩的压密和强度恢复现象,提出了充分利用压密围岩与衬砌结构共同承担围岩离散荷载的大变形支护理论。 (3)指出初期支护拱脚是整个支护结构的薄弱部位,建立了软弱围岩隧道锁脚锚管(杆)支护设计计算理论,填补了锁脚锚管现场受力测试技术空白。 (4)率先提出隧道“预应力锁脚锚索”这一技术措施,研发了预应力锁脚锚索主动控制软岩隧道初期支护拱脚收敛变形的新方法,解决了软岩隧道拱脚收敛变形控制难题。 (5)总结了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破坏关键部位,提出了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关键部位主动补强加固理论与方法,并应用于工程实践,改变了软岩隧道初期支护被动补强加固技术现状。 (6)提出了基于局部约束补强的软散围岩隧道大变形控制原则与方法,避免了双层初期支护施工进度慢、造价高以及整体补强带来的材料浪费等不足。 (7)在交通软岩隧道领域,率先开展了极软岩隧道锚索(杆)锚固力增强抑衰机理与方法研究,为实现软岩隧道高预紧力主动支护提供锚固力保障。 (8)明确了软基隧道仰拱病害的根本原因是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墙脚下沉,严重时产生地基剪切破坏和底鼓变形;指出加深仰拱并非解决地基承载力问题的最优方案,突破现行规范,开展了软基隧道新型底部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 (9)指出以往技术手段在隧道衬砌结构快速、主动补强加固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基于小孔径预应力锚索的隧道衬砌结构快速主动补强加固技术,对危险运营隧道衬砌结构快速加固处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欢迎咨询、交流! 荣誉奖励主要奖励: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项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2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项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1项 所在团队“公路隧道建养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主要从事西部复杂环境隧道工程建养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近5年来依托在建的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22.13km)、世界规模最大高速公路隧道—秦岭天台山隧道(15.56km)、世界排名第10高速公路隧道—东天山隧道(11.775km)、甘肃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15.2km)等一批重难点工程开展科研攻关,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6项,研究成果丰硕。其中,“寒冷地区隧道冻害防治理论与技术”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高地应力散体-碎裂状软岩大跨扁平隧道大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黄土隧道支护理论与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和“大跨度公路隧道支护理论与设计施工关键技术”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团队入选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创全国一流团队)、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获批交通运输部“寒冷地区隧道气象与结构力学状态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团队带头人陈建勋教授本人荣获2022年“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团队注重科研反哺教学,“‘领跑型’公路隧道工程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荣获2021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公路隧道工程拔尖创新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荣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工作经历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岩土与隧道工程系 讲师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隧道工程系 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