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春玲 副教授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头像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

邮件: wuchl@chd.edu.cn

电话: 13991383895

出生年月: 1978-10-26

办公地点: 能电学院交通运输及智能装备创新建设平台3号楼714

个人资料

  • 学院: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 性别:
  • 出生年月: 1978-10-26
  • 职称: 副教授
  • 学位: 博士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 毕业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
  • 联系电话: 13991383895
  • 电子邮箱: wuchl@chd.edu.cn
  • 通讯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电控学院
  • 邮编: 710064
  • 传真:
  • 办公地址: 能电学院交通运输及智能装备创新建设平台3号楼714
  • 教育经历:

    2005.09—2010.03,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

    2001.09—2004.04,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

    1996.09—2000.07,长安大学,机电工程系,电气专业,学士

个人简介

      巫春玲,女,1978年10月生,工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0.04-至今,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

2005.09—2010.03,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

2001.09—2004.04,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专业,硕士

1996.09—2000.07,长安大学,机电工程系,电气技术专业,学士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能源管理、新能源储能技术、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研究智能建筑能源管理。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参与编写教材4部,主持和参与本科教改项目6项;指导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异类信息融合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先验知识的分布式恒虚警率检测算法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参与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申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4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联系方式:

QQ(微信):12169106

Emailwuchl@chd.edu.cn,  12169106@qq.com


社会职务

陕西省电源学会理事

陕西智能建筑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

      [1] 新能源电动汽车及储能锂电池管理系统;

      [2]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研究;

      [3] 建筑节能及建筑能源管理研究;



研究生招生学科:

  (学硕)电气工程

  (专硕)能源动力(电气工程)


联系方式:

QQ/微信同号:12169106

Emailwuchl@chd.edu.cn


开授课程


1、本科生课程:
《建筑电气设备工程》

《电气安装工程造价》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电气CAD》


2、研究生课程:
《电力电子建模与仿真》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1]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储能锂电池能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2022-01-01至2023-12-31,在研,主持;

[2]重点研发计划-交通自洽能源系统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技术,2022.01-2024.12,参与,在研;

[3]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自适应调度的关键技术,2018.01-2020.12,参与,在研;

[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随机不确定性系统的非线性度量方法研究2016,主持。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研究2013,主持。

[6]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青年)-低复杂度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研究,2019-01-012020-12-31参与

[7]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具有精确聚合约束的微电网孤立运行最优能量利用控制方法研究2015.1- 2016.12,参与

[8]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软科学建筑能耗分析及能效测评系统的开发与研究2015.9-2016.9,参与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先验知识的分布式恒虚警率检测算法研究2012.1 – 2014.12,参与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利用参量结构实现复杂信号环境下盲信号分离方法研究2013.1-2015.12,参与

【教改项目】

[1]长安大学2018年本科教学项目建设《建筑电气CAD》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编号:300104283216),20183 201812月,0.5万元,主持。

[2]长安大学2018年本科教学项目建设基于《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项目编号:300104283205),20183 201812月,0.5万元,主持。

[3]2018年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生)—《卡尔曼滤波理论及应用》研究生精品英文课程(项目编号:300103184051),20181 201812月,1万元,主持。

[4]2017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亚龙教育师资培训项目, 2017.1-2017.121万元,主持。

[5]2016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双语课程建设(项目编号:0012-310600161000),2016.5-2018.51万元,主持。

[6]2016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精品英文课程,最优状态估计(项目编号:jgy16047),起止日期:2016.01-2016.121万元,主持。

[7]长安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智能建筑交叉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13),2013.11-2015.11,参与第3



论文

[1]巫春玲, 胡雯博, 孟锦豪, 徐先锋, 黄鑫蓉. 非高斯噪声环境下基于MCC-AEKF算法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2, 已录用.

[2]巫春玲, 郑克军, 徐先峰, 张震, 付俊成,胡雯博. 基于自适应插值强跟踪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电力系统动态状态估计研究[J]. 电网技术, 2022, 已录用.

[3]巫春玲,程琰清,徐先峰,孟锦豪,谢美美.基于蒙特卡洛和SH-AUKF算法的锂电池SOC估计[J/OL].电气工程学报,20221-10[2022-09-19].

[4]巫春玲,胡雯博,孟锦豪,刘智轩,程琰清.基于最大相关熵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J].电工技术学报,2021,36(24):5165-5175.

[5]巫春玲,刘智轩,程琰清,胡雯博.动力锂电池组均衡拓扑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技术,2021,44(15):7-14. DOI:10.19651/j.cnki.emt.2106927.

[6]巫春玲,任凯,马力圣,王致垚.基于能耗模拟的某高校教学楼节能改造设计[J].现代建筑电, 2022,13(05):35-41. DOI:10.16618/j.cnki.1674-8417.2022.05.008.

[7]巫春玲,周翔宇,张震.电网扰动下改进型SOGI-PLL的动态性能研究[J].机电一体化,2022,28(Z1):49-56. DOI:10.16413/j.cnki.issn.1007-080x.2022.z1.006.

[8]巫春玲,任凯,田一凡,周潜,夏宇.基于BIM技术的高校教学建筑能耗仿真及节能改造[J].现代建筑电气,2021,12(07):52-58. DOI:10.16618/j.cnki.1674-8417.2021.07.011.

[9]巫春玲,程琰清,刘智轩,胡雯博.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策略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20,43(10):36-41.

[10]巫春玲,冯志文,钟沈豪,荆明.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高校课堂自动考勤管理系统[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5):20-24.

[11]巫春玲,李永萍,谢美美,安诺静迭代自适应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J]. 电子测量技术, 2019, 42(17):65-70.

[12]巫春玲,李永萍,谢美美用于噪声特性估计的自适应容积卡尔曼滤波[C]. 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8, 4744-4749.

[13]巫春玲,李阳,谢美美等. 基于BIM的空调实验室能耗仿真与分析[J].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711(5): 86-90.

[14]巫春玲,韩崇昭.平方根求积分卡尔曼滤波器[J].电子学报,200937(5)987-992 (EI 20092412123353)

[15]巫春玲,韩崇昭.用于弹道目标跟踪的有限[16]巫春玲,巨永锋,段晨东修正的强跟踪有限差分滤波算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5, 23(17): 83-86.

[16]巫春玲,韩崇昭.用于弹道目标跟踪的有限差分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42(2)143-146+242 (EI20081311170422)

[17]巫春玲,韩崇昭.求积分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43(2)25-28+42 (EI20091111957014)

[18]巫春玲,韩崇昭.基于平方根求积卡尔曼滤波器的弹道目标跟踪[J].控制与决策2010,25(5)721-724 (EI:20102513030550).

[19]巫春玲,韩崇昭.一种新的自适应机动目标跟踪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1022(9): 2164-2167+2172.

[20]巫春玲,韩崇昭.一种新的非线性目标跟踪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47(7):1-3.

[21]巫春玲韩崇昭用于再入弹道目标跟踪的新的非线性滤波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47(20):20-23.

[22]WU Chunling , JU Yongfeng, HU Ping, DUAN Chengdong, Sigma Point Kalman Filters for Re-entry Ballistic Target Tracking [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2016, 28(3):640-647/653.

[23]Chun-ling Wu, Yong-feng Ju, Chong-zhao Han, An Improved Particle Filter with Applications in Ballistic Target TrackingSensors & Transducers Journal2014, 172(6), pp. 196-201.( EI :20151100636290)

[24]Chunling Wu, Yongfeng Ju,Panzhi Liu,Chongzhao Han, Adaptive Maneuvering Target Tracking AlgorithmSensors & Transducers Journal2014,174(7), pp.279-284.(EI 20151100627317)

[25]Wu CL*, Ju YF. A New Nonlinear Filter Method for Ballistic Target Tracking,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V(135-136), 99-105. (EI: 20114914578802)

[26]Wu CL, Han CZ. The Qudrature Kalman Particle Fitler [J].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0, 21(2): 175-179. (SCI: 594EC).

[27]Wu CL, Han CZ. A New Particle Filter SRQKPF[C].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Shenzhen, China, 2010.

[28]Wu CL; Han CZ; Sun ZG. A New Nonlinear Filtering Method for Ballistic Target Tracking [C].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Fusion, Seattle, Washington, USA, 2009: 2062 – 2067. (EI: 20094712473428)

[29]Wu CL, Han CZ. Strong tracking finite-difference extended Kalman filtering for ballistic target tracking[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etics(ROBIO), 2008: 1540-1544 (EI: 20083411464356).

[30]Wu CL, Han CZ. Second-order Divided Difference Filter with Application to Ballistic Target Tracking[C]. Proceedings of the 7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Chongqing, China, 2008: 6342-6347 (EI: 20083911600315).


著作: 

[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作者:巫春玲,裴以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2]火灾报警与自动消防工程,作者:周熙炜,张彦宁,巫春玲,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8

[3]建筑智能环境学,作者:王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7月。(参编)


科技成果

[1]巫春玲,刘盼芝,张彦宁. 一种适用于不确定性系统的非线性度量方法研究,中国,2017.7.7,专利号(ZL 201510098749.9),发明专利.

[2]刘盼芝,巫春玲,郭国防等. 一种自适应的恒虚警率目标检测方法,中国,2017.11.21,专利号(ZL 2014 1 0833908.0),发明专利.

[3]巫春玲,张彦宁,刘盼芝. 一种中央空调压缩机能级调节控制器,中国,2015.7.1,专利号:ZL 2015 2 0050773.0(实用新型专利);

[4]巫春玲,刘盼芝,陈俊硕. 一种继电器电路,中国,2015.7.29,专利号:ZL 2015 2 0190864.4(实用新型专利);

[5]巫春玲,刘盼芝,陈俊硕. 一种脉冲输入电路,中国,2015.8.12,专利号:ZL 2015 2 0190549.1(实用新型专利);

[6]巫春玲,陈俊硕,徐先锋.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中国,2015.7.1,专利号ZL 2015 2 0190547.2(实用新型专利);

[7]巫春玲,张彦宁,李艳波. 温度控制教学实验系统测试软件V1.0,中国,2015.6.2登记号:2015SR096500(软件著作权);

[8]巫春玲,朱锐,刘盼芝. 电动小车寻迹方式优化设计软件V1.0,中国,2015.6.29登记号:2015SR118391(软件著作权)

[9]巫春玲. 安卓用户界面自动化测试软件V1.0,中国,2015.3.4,登记号:2015SR038951(软件著作权);

[10]刘盼芝,巫春玲,谷文萍. 自适应目标检测仿真软件 V1.0,中国,2015.5.7,登记号: 2015SR076071(软件著作权)

[11]刘盼芝,巫春玲,惠萌. 分布式自适应目标检测仿真软件 V1.0,中国,2015.5.7,登记号:2015SR076472(软件著作权)

[12]2018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人脸识别的上课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编号:201810710040)2018.4-2020.41万元,指导老师。

[13]2018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Wi-Fi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项目编号:201810710210)2018.5-2019.40.3万元,指导老师。

[14]2017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BIM的建筑能耗仿真分析研究(项目编号:201710710046)2017.5-2019.50.8万元,指导老师。

[15] 202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基于BIM技术的逸夫图书馆建筑能耗分析及节能改造,项目编号:S202110710196,2021.5-2022.5。(省级)

[16] 202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基于物联网的增强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开发,项目编号:S202010710390,2020.5-2021.5。(省级)

[17] 202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基于BIM技术的逸夫图书馆建筑能耗分析及节能改造,项目编号:S202010710062,-2022.5。(国家级)




荣誉奖励

1. 2011-11-01,指导第三届亚龙杯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荣获国家级一等,个人排名第1

2. 2013-12-26,指导第五届亚龙杯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荣获国家级二等,个人排名第1

3. 2013-12-26 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第五届亚龙杯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电气设计国家级一等个人排名:1

4. 2018-11,指导第十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获优胜奖。

5. 2016-6,指导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获全国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6. 2017-6,指导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获全国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7. 2018-6,指导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获全国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8.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9.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

10.长安大学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校赛铜奖(主赛道),指导老师。



工作经历

2010.04-至今,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

2015.2-2016.3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11.01-2014.12,长安大学交通运输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4.05-2005.09,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研究所,第六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