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马见青,男,1984年8月生,山西忻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地球物理系副主任,地测学院科技创新创业协会指导教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7项,横向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8篇,合作发表论文6篇,会议论文9篇。 社会职务《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青年编委 《西部素质教育》期刊编委 “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评委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委专家 国际认证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师(FDW)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分量地震时频域极化分析及应用、多波叠前偏移成像及地球物理深部探测应用研究。 (1)提出了基于同步挤压S变换的多分量地震时频域自适应极化分析新方法。该方法无需满足时间域能量守恒,特别适合提取薄层或薄互层煤层中横波分裂产生的毫秒量级时间差,识别地震横波的弱振幅信息,实现了高分率煤层裂缝各向异性地震波横波分裂分析和参数提取,对解决煤层勘探和煤层气开发中煤层裂缝预测这一难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针对我国黄土深覆盖地区1000m以浅的基岩面起伏、隐伏断裂和岩体、沉积物分层、含水性评价等问题,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和河套盆地开展综合球物理探测研究,获得深部地质找矿、环境地质和新构造运动评价等深部信息。 开授课程一、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1、承担专业课“地球物理反演概论”(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智慧树在线课程、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在线课程)、“地球物理学原理”、“地震台网观测方法技术”、公选课“地震地质灾害及地震预报”主讲教学任务。 2、负责建设“地球物理反演概论”在线课程及“宽频带地震”专业实习。 二、教学改革项目 主持“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导向的本科课程考核模式探索与实践”、“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素质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地球物理反演”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参与“基于’理工协同、传承创新‘的地球物理学类人才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省级教改项目1项。 三、教改论文 1、“地球物理反演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中国地质教育,2022. 2、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索,科教文汇,2021年. 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大学课程考核模式探索-以地球物理反演概论课程为例,大学教育,2019,(12). 4、“地球物理反演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中国地质教育,2018,27(2). 5、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其在学科持续改进中的效果——以长安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例,《地学人才培养》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3. 科研项目主持完成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4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863”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项,横向课题4项。 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8篇,合作发表论文6篇,会议论文9篇。 邵广周、马见青、李庆春,《地球物理反演概论》,2021年8月,人民交通出版社。 科技成果荣誉奖励一、教学奖励 1、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22年。 2、全国地质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21年5月。 3、陕西省创新课堂教学大赛三等奖,2020年11月。 4、长安大学第二届创新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2020年7月。 5、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校级一等奖,2023年。 6、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7、校级优秀本科班主任,2018年。 二、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交通大发展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以杭州千岛湖为例”,陕西省三等奖,陕西省教育厅, 2022年6月。 2、第八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际地球物理勘探学会(SEG)、中国石油学会。 3、“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中国地球物理物理学会。 4、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长安大学铜奖,2017年10月。 5、第十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长安大学一等奖,2017年4月。 工作经历2012~至今,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球物理系,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