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黄伟亮,男,汉族,陕西省富平县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长安学者”(D2),美国内华达大学(University of Nevada,Reno)联合培养博士。 主要从事活动断层识别,鉴定与工程危害分析,强震及其次生灾害风险评价,工程场地选址及地震危险性评价,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青年)、陕西省自然基金、中国地调局工程地质调查、城市活动断层调查等多项科研及科技服务课题。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等,目前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二十余篇。 Research gate: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Wei_Liang_Huang 每年招收2-3名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欢迎报考! 研究生报考联系方式:huangweiliang@chd.edu.cn 或 QQ:512060962,随邮件请附上自我介绍和本科成绩单。 社会职务1、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会委员 2、中国地震学会构造地貌专委会委员 3、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秘书 研究领域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构造变形与重大灾害的成因分析、工程场地活动断裂调查与鉴定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及方向: (1)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地震及地质灾害风险评判中的应用。 (2)地裂缝活动扩展与线状工程稳定性。 (3)基于大数据模型的断层运动学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4)线状工程跨越活动断层设防措施。 开授课程地质学基础 48学时 本科生 专门工程地质学 48学时 本科生 地震危险性与安全性评价 32学时 本科生 构造地质学 32学时 本科生 地质实习 120学时 本科生 科技论文写作 32学时 研究生 科研项目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42277152, 黄河上游典型巨型滑坡触发与古地震关联性研究,2022-01-01 至 2026-12-31,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重大项目, 42041006, 黄河流域地质地表过程与重大灾害效应:黄河上游构造隆升与新构造运动时空演变规律, 2021-01-01 至 2024-12-31,在研, 主持(专题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 2020-01-01 至 2024-12-31, 在研, 第三参与人(3/9) (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300102262910,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形成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2022-02-11至2024-12-31,在研,主持 (5)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20226220553,夏曲水电站场址区嘉黎断裂带空间展布及左岸输水洞线方案可行性研究,在研,主持 (4)中交铁道设计研究院,220226240140,内马铁路地裂缝形成机理与减灾对策,在研,主持
已结题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 211026160228, 天山内部走滑断裂中晚第四纪活动速率研究,2017-01-01 至 2019-12-31,主持 (2)陕西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211426180207,基于活动构造地貌特征研究秦岭北缘断裂地震活动历史,2018-01-01 至 2019-12-31,主持 (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300102261506,黄河上游巨灾风险源识别技术方法和系统构建,2021-02-11至2022-12-31,主持 (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3001022604026,黄河流域地壳稳定性分段评价,2020-02-11至2021-12-31,主持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310826161004,基于SfM方法快速获取泾河南岸滑坡地带超高分辨率数值高程模型(DEM)的研究,2016-02-11至2017-12-31,主持 (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300102261401,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地质环境效应,2021-02-11至2023-12-31,参与 (7)中国地质调查局, 211526180104, 中国大陆区域工程地质图与工程地质术语使用导则研究,2018-01-01 至 2020-12-31,主持 (8)陕西省地震局,214026170011,六盘山东麓断裂华亭至固原段构造地貌重建,2017-02-11至2019-12-31,主持 (9)陕西省地震局,214026170048,固关宝鸡断裂构造地貌重建,2018-02-11至2020-12-31,主持 (10)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20126190567,西安场地剪切波速特征,2020-02-11至2021-12-31,主持 (11)宁强旭日新能源有限公司,220226180409,宁强县广坪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嘉陵江穿越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主持 (12)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220226180281,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地震安全性评价,2018-02-11至2019-12-31,参与 (13)中铁第一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20226180205,西安市轨道交通市域线临潼线穿越地裂缝带的设防专题研究,2018-02-11至2019-12-31,参与 (14)西咸新区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西咸新区地铁五号线二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016-02-11至2017-12-31,参与 论文Ma, Y.; Huang, W*.; Zhang, J.; Wang, Y.; Yu, D.; Pan, B. Tectonic Activity Analysis of the Laji-Jishi Shan Fault Zone: Insights from Geomorphic Indices and Crustal Deformation Data. Remote Sens. 2024, 16, 3770. https://doi.org/10.3390/rs16203770 SCI T1 黄伟亮*, 张家乐, 项闻, 杨虔灏, 2023. 晚第四纪以来巴塘断裂的活动特征及滑动速率. 地震地质. 45(6): 1265-1285.10.3969/j.issn.0253-4967.2023.06.002.T1 Huang, W.*, Lv, Y., Pierce, I.K.D., Su, S., Peng, J., 2022. Cosmogenic age constraints on rock avalanches in the Qinling Range associated with paleoearthquake activity, central China. Geomorphology 413, 108-347. 10.1016/j.geomorph.2022.108347.SCI.T2 黄伟亮*, 杨虔灏, 彭建兵, 项闻, 原浩东, 王淞, 2022. 基于河流裂点序列研究秦岭北缘断裂强震活动历史. 第四纪研究 42, 843-857. 10.11928/j.issn.1001-7410.2022.03.17. T1. 黄伟亮*, 杨虔灏, 吕艳, 苏生瑞, 周泽华, 2020. 秦岭北麓古滑坡分布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28, 1259-1271. 10.13544/j.cnki.jeg.2019-383.T2 黄伟亮*, 卢全中, 蒋富强, 贾智杰, 庄建琦, 朱兴华, 彭建兵, 2022. 东非肯尼亚裂谷活动断层型地裂缝变形特征与机理研究.工程地质学报. 1-15.10.13544/j.cnki.jeg.2021-0298. T2. 黄伟亮*, 项闻, 李宇, 王世元, 杨虔灏, 2022.巴塘断裂黄草坪段地震地裂缝破裂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1-17.10.13544/j.cnki.jeg.2021-0246. T2 王淞,黄伟亮*,项闻,原浩东, 2022.滑坡粗糙度年代学方法—以甘肃舟曲地区泄流坡和锁儿头滑坡为例.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1037-1047.10.19814/j.jese.2022.05030. T3 Huang Weiliang#, Yang Xiaoping*, Thompson J., Li, Shengqiang, Yang Haibo, Zhang Ling, 2019. Alluvial plains formation in response to 100-ka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s since the Middle Pleistocene in the southern Tian Shan, NW China.Geomorphology (SCI) 341, 86-101. 黄伟亮#, 杨晓平*, 李胜强, 杨海波, 2018. 焉耆盆地北缘断裂全新世滑动速率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地震地质 (EI) 40(1),01-18. 黄伟亮#, 杨晓平*, 杨海波, 李胜强, 2018. 天山内部走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以开都河断裂为例. 地震地质(EI) 40(5),1040-1058. Huang Weiliang#, Yang Xiaoping*, Li An, Pierce I., Thompson J., Angster S, Zhang Ling, 2015. Late Pleistocene shortening rat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qi Basin, southeastern Tian Shan, NW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SCI) 112, 11-24. Huang Weiliang#, Yang Xiaoping*, Li, An, Thompson J., Zhang, Ling, 2014. Climatically controlled formation of river terraces in a 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 along the southern piedmont of the Tian Shan, NW China. Geomorphology (SCI) 220, 15-29. 黄伟亮#, 杨晓平*, 李安, 张玲, 李胜强, 杨海波, 2015. 焉耆盆地北缘和静逆断裂—褶皱带中晚第四纪变形速率. 地震地质(EI)37(3),675-696. 黄伟亮#, 杨晓平*, 李安, 张玲, 2011. 和静逆断裂-褶皱带的第四纪构造地貌与侧向扩展. 地震地质(EI)33(4), 765-776. 彭建兵#, 黄伟亮, 王飞永, 刘阳, 2019.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地质结构分类与地质调查方法. 地学前缘(EI), 26(03), 9-21. Li Xinnan#, Huang Weiliang*, Pierce I., Angster S., Wesnousky S., 2017. Characterizing the Quaternary expression of active faulting along the Olinghouse, Carson, and Wabuska lineaments of the Walker Lane. Geosphere(SCI) 13, 119-2136. Angster, S., Wesnousky, S., Huang, W.l*., Kent, G., Nakata, T., Goto, H., 2016. Application of UAV Photography to Refining the Slip Rate on the Pyramid Lake Fault Zone, Nevada. Bull. Seismol. Soc. Amer. 106, 104-116 科技成果荣誉奖励工作经历1.2024/12-至今,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2019/11-2024/1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副教授. 2.2016/09-2022/06,长安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合作导师:彭建兵院士 3.2015/07-2019/1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