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成玉祥,男,1978年6月13日生,甘肃省灵台县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在长安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本科阶段学习,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长安大学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地质方向)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价研究;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长安大学攻读地质工程专业(城市工程地质研究方向)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吹填土的结构强度与真空预压法的改进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长安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黄土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防灾减灾对策。目前主要从事黄土水力侵蚀与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秦岭生态地质演化机理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纵向科研项目26项,横向科研项目2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6篇,授权专利10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2项,指导国际“互联网”大赛获得铜奖1项。 社会职务研究领域研究方向:黄土力学、黄土水力侵蚀与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秦岭生态地质环境演化 欢迎对黄土高原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秦岭生态地质环境演化感兴趣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加入! 开授课程课程教学: 给研究生开设《地质工程典型案例》、《地质工程与环境》课程。 给本科生开设过《环境科学概论》、《地球科学概论》、《地质灾害与防治》、《环境工程地质学》、《地质学基础》、《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原理》、《地质地貌学》、《工程管理与监理》、《地质工程概论》、《新生研讨课/地球科学与工程-宜居地球》、《野外生存与安全》、《自然灾害与紧急避险》等课程; 实践教学: 承担地质工程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学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和地质基础实习。 科研项目在研项目: 5、2024-2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土塬边沟头溯源崩塌演化进程与机理研究,项目负责。 4、2025-2025,陕西省双一流建设项目,秦岭生态地质环境图编制,项目负责。 3、2023-2024,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子项目,生态环境监测与数字化工程建设,专题负责。 2、2023-2024,山西省煤炭地质一四八勘查院有限公司,山西省典型旅游资源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成果报告编制,项目负责。 1、2019-2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土水力侵蚀与黄土滑坡互馈机制及其风险预警,主要参加者。 已结题项目: 24、2018-2019,中央高校基金项目,黄土水力侵蚀与重力侵蚀互促机制及其灾害链效应,项目负责; 21、2016~2017,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基于形成过程的黄土结构重建试验研究,项目负责; 论文[26]成玉祥.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4,43(11):195-198. [25]成玉祥,甘玥*,陈毛宁.特厚煤层开采引起上覆黄土斜坡裂隙化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3,45(01):27-33. DOI:10.20000/j.1000-0844.20200601005.CSCD,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24]成玉祥,张卜平,唐亚明.溯源侵蚀引发的拉裂-倾倒型黄土崩塌形成机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32(05):86-91. DOI: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21.05-10. [23]Cheng Y , Huo A , Zhao Z , et al. Analysis of loess fracture on slope stability based on centrifugal model tests[J].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1:1-11.(SCI检索) [22]成玉祥、裴迎慧、陈毛宁、周杰. 地下采煤引起的破裂效应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 v.34;No.267(11):127-133.(CSSCI检索) [21]成玉祥, 曹宝宝, 张大伟. 裂隙密度对黄土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 [20]Cheng,Yuxiang,Huo,Aidi,Zhang,Jun,Lu,Yudong.Early warning of meteorological geohazard in the Loess Plateau:a study in Huangling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in China.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Volume:73,Issue:3,Pages:1057-1065(SCI检索、EI检索) [19]Cheng,Yuxiang,Huo,Aidi.The application of GIS software in geo-hazard risk evaluation in Huangling County.Journal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Volume:6,Issue:6, 2014, Pages:2435-2442(EI检索) [18]Cheng,Yuxiang,Huo,Aidi,Geo-hazard susceptibilit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Huangling Count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ume:433-440,2012,(EI检索) [17]成玉祥,段玉贵,李格烨,等.岩石冻融风化作用积累泥石流物源试验研究[J].灾害学,2015,第2期:46-50. [16]Yuxiang Cheng, Jun Zhang, Jianbing Peng. ArcGIS-based evaluation of geo-hazards at Yaozhou County,Shaanxi,China[J].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文版)), 2013, 5(4):330-334. [15]Cheng,Yuxiang,Du,Dongju,A new method to recently-filled hydraulic fill treatment,2011 IEE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Software and Networks,ICCSN2011.(EI检索) [14]成玉祥,杜东菊,李忠良.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结构性研究[C]//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2011. [13]成玉祥,杜东菊.真空预压处理吹填土的微结构特征试验[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04期:52-55. [12]成玉祥,杜东菊,张骏.天津滨海吹填土结构强度增长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01期:45-49. [11]成玉祥,张骏,刘玉洁.天水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特征与氡气测试成果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03期:5-9. [10]Cheng,YX(Cheng Yuxiang),Du,DJ(Du Dongju);Zhang,J(Zhang Jun).SimulationTest of Newly-filled Hydraulic Fill Foundation Treatment in Improved Vacuum Preloading Method. Proceeding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of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Part II:294-303:2009(ISTP检索:000274018700035) [9]成玉祥,任春林,张骏.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探讨——以天水地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第2期:100-104. [8]成玉祥,杜东菊,李忠良.结构性吹填土压缩变形微观机理试验[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04期:46-49. [7]成玉祥,杜东菊,李忠良.结构性吹填土剪切破坏的微结构效应[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01期:32-35. [6]成玉祥,张骏,杜东菊.天水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04期:549-554. [5]成玉祥,张骏,杜东菊.天水地区断裂活动性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第1期:33-37. [4]成玉祥,张骏,段玉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探讨[C]//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2005:343-346. [3]成玉祥.论现代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C]//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2005. [2]成玉祥,张小芳,张骏,等.基于神经网络支持下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评价研究[C]//2004年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 [1]张骏,成玉祥.柴达木盆地风蚀灾害与风沙淤埋灾害产生机理分析及防治对策[C]//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2002. 科技成果荣誉奖励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工作经历2003年7月~2005年12月在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担任助教; 2005年12月~2010年1月在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担任讲师; 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质工程系担任讲师; 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长安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 2015年12月至今在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质工程系担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