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包乾宗博士,教授,分别于1995年、2002年获长安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4月进入长安大学任教,现为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球物理系主任。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访学一年。目前是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Active会员,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工委委员、岩石物理 、油气地球物理、地震学、城市与地下空间、智能地球物理等专业委员会委员。长安大学SEG学生分会Advisor,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后基金和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大庆和长庆油田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等科研项目多项。已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SCI收录17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现主要从事智能地震数据分析与处理、地震信号稀疏表示方法、地震全波形反演(FWI)、高铁地震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社会职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震学会深部地壳探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Active会员 曾任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YES)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研究领域1、地震数据分析与处理; 2、地震信号稀疏表示方法、压缩感知(CS); 3、地震全波形反演(FWI); 4、高铁地震学; 5、地震背景噪声成像; 6、光纤地震学等。 开授课程本科生:《数值计算方法》、《数字信号处理》、《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智能地球探测技术》等; 研究生:《地球物理反演理论》、《地球物理学进展》、《地震勘探专题》、《弹性波动力学》等 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474160,基于DAS观测的铁路隧道围岩地质结构成像方法研究,2025/01-2028/12,49万,在研,主持;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1YFA0716902, 基于高铁震源的地下介质结构高精度成像与反演,2021/12-2026/11, 165万元, 在研, 子课题主持;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1YFA0716902, 黄土地质体/灾害体结构和物性参数大范围快速探测技术装备,2022/11-2025/10, 70万元, 在研, 子课题主持; 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2021JM-156, 高铁地震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 2021/01-2022/12, 5万元, 在研, 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4089,基于Cuvelet 变换的地震信号多尺度分析方法研究,2011/01-2013/12,45万元,已结题,主持 6.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20100471589:复杂介质中地震波成像的Curvelet变换方法研究,2010/09-2013/09,3万元,已结题,主持 7.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201104654,地震信号分析的Curvelet变换方法研究,2011/09-2013/09,10万元,已结题,主持 论文陈月, 包乾宗, 胡景, 等. 基于密集地震台阵背景噪声成像的汉中盆地及邻区三维速度结构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25, 68(8): 3103-3118. Qianzong Bao , Weiwei Xu , Wei Shi, et al.Unsupervised Seismic Erratic Noise Suppression Using Implicit Neural Representation[J].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2025, 22(7507005), 1558-0571 包乾宗,谭崔文.三维TI和OA介质中优化黏滞纯声波方程及其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24,67(06):2415-2428. 包乾宗,戴雪,梁雪.一种基于新差分模板和无穷范数的震源波场重建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2,57(06):1384-1394+1259. 朱耀旭,包乾宗.应用遗传算法估计非稳态地震数据的混合相位子波及Q值[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4,59(04):763-770. 包乾宗,周梅,邱怡.基于Curvelet域的注意力机制卷积网络地震数据去噪[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4, 52(8): 165-176. 邱怡,包乾宗,马铭,等.基于U-Net网络的二维小波域地震数据随机噪声衰减[J].石油物探,2023,62(05):878-890. 周绍钰,包乾宗,石卫. 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系统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内的研究进展[ J].物探与化探,2024,48(2):411-427. 包乾宗,许杰,许明瑞. 高铁地震信号时频特征对比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5)805-813. Qianzong Bao, Li-E Qiang. Null tests of nonlocal gravity with multi-axis gravity gradiometers in elliptic orbits: A theoretical study[J]. Modern Physics Letters A 2017, 32(25): 13 pages(SCI:FC3EJ) 郑雪辰,包乾宗,孔啸,陈俊霓. 地震数据重建的谱投影梯度算法中的参数选取[J]. 石油物探. 2018, 57(1): 58-64 包乾宗,陈俊霓,吴浩.基于地震数据包络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J]. 石油物探. 2018, 57(4): 584-591 Bao Qian-zong, Li Qing-chun, Chen Wen-chao. GPR data noise attenuation on curvelet transform[J]. Applied Geophysics. 2014, 11(3): 301-310(SCI: AR7WF) 包乾宗,陈文超,高静怀. 基于瞬时相位和Curvelet变换的地层结构提取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25(4):1413-1423. 包乾宗,陈文超,高静怀. 基于第二代Curvelet变换的地震资料随机噪声衰减[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0,38(1): 66-70. 包乾宗,李庆春,陈文超,高静怀. 联合连续小波变换和脊波变换的面波衰减方法及应用[J]. 石油物探. 2011,50(4): 367-372,397. Bao, QZ, Gao, JH, Chen, WC. Local adaptive shrinkage threshold denoising using Curvelet coefficients[J]. Electronics Letters. 2008, 44(4): 277-279. (SCI: 271CN; EI: 080811114072) 包乾宗,高静怀,陈文超. 面波压制的Ridgelet域方法[J]. 地球物理学报. 2007,50(4): 1210-1215(SCI: 194KO). 包乾宗,高静怀,陈文超. Curvelet域垂直地震剖面波场分离[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7,41(6): 650-654(EI: 072810697551) 包乾宗,陈文超,高静怀,汪文秉. 探地雷达直达波衰减的Curvelet变换方法[J]. 电波科学学报. 2008,23(3): 449-454(EI: 083711525755) 包乾宗,陈文超,高静怀. 基于Curvelet变换的地震资料噪声衰减[M]//金翔龙,秦蕴珊,朱日详,李家彪. 中国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进展—庆贺刘光鼎院士八十华诞.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399-406. Bao Qianzong,Li Qingchun. Image restoration with significant curvelet coefficients index set constrains[C].Proceedings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ference on Information Theor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17-19 Dec.,2010, Beijing,China.(EI:20100813677053) Bao Qianzong,Li Qingchun. Translation Invariant Denoising Using NeighbouringCurvelet Coefficients[C]. Proceedings ISA 2011. 28-29 May., 2011, Wuhan, China.(EI:20112814144913) 包乾宗,吴如山,孔啸,吴浩. 地震稀疏采样的最优设计方法[C]. SEG压缩感知-勘探地球物理应用新技术研讨会. Dec., 2015, 北京 科技成果荣誉奖励1.“用于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识别的小波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8,2006 2.“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2019 3.“需求引领、理工协同”的地球物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长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2021 工作经历1995.7-1999.7 铁道部第十三工程局第一工程处 2002.7-2003.8 西安交通大学波动与信息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