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性别: 男
- 出生年月: 1976
- 职称: 教授
- 学位: 博士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 毕业院校: 长安大学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jiangang@chd.edu.cn
- 通讯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路126号长安大学资源学院
- 邮编: 710054
- 传真:
- 办公地址: 长安大学雁塔校区地学科技大厦
- 教育经历:
2000年毕业于长安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2003年获得长安大学矿床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得长安大学矿床学博士学位; 2011-2012年留学加拿大Laurentian University,访问学者(博士后)
个人简介
焦建刚,男,1976年5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教授,2007年6月于长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赴加拿大Laurentian University进行访问学习,2015年担任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矿床成因与矿产勘查的教学与研究。在东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东天山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阿尔泰造山带等重要成矿区带中开展铜镍矿、钼矿、金矿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4项,其他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参加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其他科学技术奖5项。被评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社会职务
1.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年); 2.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地矿类工作委员会委员(2020-2024年); 3.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019-2023年);
4.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20-2027年);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1.铜镍、钼、金等金属矿产勘查与矿床成因研究; 2.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与找矿勘查应用; 3.构造-岩相填图与找矿勘查应用.
开授课程
矿床学,本科生,56学时; 找矿勘探地质学,本科生,48学时; 地学资源信息系统,本科生,48学时;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研究生,32学时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甘肃金川岩浆铜镍(铂)硫化物矿床“硫化物矿浆”搬运富集机制”(92162213),项目工作时间:2022-2025年,个人90万元.(在研) 2. 内蒙古地勘基金项目“内蒙古乌兰陶勒盖-小南山铜镍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预测”,项目工作时间:2020-2022年,个人73万元.(结题) 3. 甘肃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金川铜镍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找矿勘查技术方法有效性研究”,项目工作时间:2020-2022年,个人48万元.(结题)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阿拉善地块南缘北大山幔源岩浆成岩成矿机制研究”(41672064),项目工作时间:2017-2020年,64万元.(结题) 5.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甘新北山地区超基性—基性岩体填图试点”(21201102000150021-01)项目工作时间:2016-2018年,120万元.(结题)
6. 陕西省科技创新项目“陕西省铁矿形成机制与成矿预测研究”,项目工作时间:2013-2014年,经费:10万元.(结题) 7. 安康紫金矿业有限公司项目“构造岩相填图与金成矿规律研究”,项目工作时间:2013-2014年,经费89万元.(结题) 8.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甘肃金川铜镍矿床科学基地研究”(200911007),项目工作时间:2009-2013年,经费:148万元.(结题)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甘肃龙首山地区与铜镍成矿有关的幔源岩浆事件重建”(41072058),工作时间:2011-2013年,49万元.(结题)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甘肃龙首山地区三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形成时代与岩浆源区”(40702015),工作时间:2008-2010年,经费:19万元.(结题)
论文
Zhao LD, Jiao JG*, Zheng XT, Li F, Fang YM, Yang HT, Zhou B. Garnet texture,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revealing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in the Northern Qinling Belt, Central China. Ore Geology Reviews. 2024, 165, 105914(SCI) Zhao LD, Zheng XT, Jiao JG*, Han F, Zhou B, Fan P, Jia L, and Ma YF. Geochronology, petrogenesis, and magmatic oxidation state of the Mangling intrusive complex, Northern Qinling Belt, Central China: Implications for magma fertility and tectonic setting.GSA Bulletin, 2024, 136 (1-2): 829–845(SCI) 焦建刚*, 徐铭池, 周江迪, 闫馨云, 马云飞, 段俊, 王佳新, 高栋. 内蒙古中部克布铜镍硫化物矿床岩石成因与成矿过程[J],岩石学报. 2023.39(4): 1125-1143(SCI) Zheng XT, Jiao JG*, Zhao LD, Zhou B, Jia L, Ma YF. Genesis of the Taoguanping molybdenum deposit in the Northern Qinling Belt, Central China: Constraints from geology, fluid inclusions, and H–O–S isotopes. Ore Geology Reviews, 2023, 105657(SCI) El-Wardany RM, Jiao JG* , Zoheir B, Kumral M, Kaya M, Abdelnasser A .Post-subduction gold-sulfide mineralization in the North Eastern Desert of Egypt: An example from the Fatira deposit. Minerals, 2023,13(4), 489(SCI) Jiao JG*, Han F,Zhao LD, Duan J, Wang MX, Magnetite geochemistry of the Jinchuan Ni-Cu-PGE deposit, NW China: Implication for its ore-forming processes. Minerals.2019,9,593(SCI) Rui HC, Jiao JG*, Xia MZ, Yang JS, Xia ZD. Origin of chromitites in the Songshugou peridotite massif Qinling orogen (central China):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9, 30(3):476-493(SCI) Jiao J*, Rui H, Duan J. Genesis of the main types of sulphide ore in the Jinchuan Ni–Cu–PGE deposit, NW China: Constraints from texture and mineral chemistry of pyrrhotite. Geological Journal. 2018. 53:147-158(SCI) 焦建刚*,冷馨,段少帅,夏明哲,芮会超,谭磊,塔里木东北缘早二叠世坡东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与岩石成因[J],岩石学报. 2018.34(8): 2211-2222(SCI) Jiao J*, Wang M, Lu H, Duan J. Petrogenesis of the early PermianYejili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in the Alxa Block,western margin of theNorth China Craton. Geological Journal. 2017, 52:298-313 (SCI) Jiao JG*, Tang Z L and Yan H Q. Source and crustal assimilation of Jinchuan ultramafic complex in Gansu province, China[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8. 72(12): 431(SCI) 焦建刚,汤中立, 钱壮志, 孙涛,段俊, 姜超. 新疆东天山地区图拉尔根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及成矿过程[J].岩石学报. 2012.28(11): 3772-3786(SCI) 焦建刚,袁海潮,刘瑞平,李小东,何克. 2010. 陕西华县八里坡钼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J]. 岩石学报, 26 (12): 3538-3548(SCI) 焦建刚,高栋,张国鹏,邵乐奇,芮会超,靳树芳. 甘肃永昌北海子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J].地学前缘, 2017, 24(2):130-139(EI) 焦建刚,靳树芳,芮会超,张国鹏,高栋,邵乐奇. 甘肃龙首山东段小口子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J].地质学报, 2017,91(4):736-747(EI) 焦建刚,马泽民,鲁浩,高栋,张国鹏,邵乐奇.阿拉善地块南缘野芨里镁铁-超镁铁质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41(5):950-959(EI) 焦建刚,汤中立,钱壮志,袁海潮,闫海卿,孙涛,徐刚,李小东. 东秦岭金堆城花岗斑岩体的年龄、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探讨[J].地球科学.2010, 35(6):1011-1022(EI) 焦建刚,闫海卿,钱壮志,刘瑞平,李晶晶. 龙首山岩带典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 矿物岩石. 2006,26(1):49-56(EI) 马云飞,焦建刚*,郭天牧,闫馨云,刘健,高超,王静,李峰.内蒙古四子王旗小南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石成因及含矿性评价[J].地质学报,2022,96(12):4312-4330(EI) 段少帅,焦建刚*,罗德智,黄喜峰,王硕,陈炳龙.南秦岭石泉北部将军河地区中酸性岩脉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地质学报. 2017,91(4):748-761(EI) 焦建刚,芮会超,夏明哲,钱壮志,靳树芳,徐刚,陈炳龙,段少帅.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中大比例尺专题地质填图实践—以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坡北岩体为例[J]. 地质通报, 2017,36(11):1999-2011(CSCD) 焦建刚,刘健,冷馨,谭磊,段少帅,夏明哲.塔里木东北缘坡北基性-超基性岩体形成时代及岩浆演化[J].地质通报,2020,39(11):1726-1739(CSCD) 焦建刚,王勇,钱壮志,王斌,鲁浩,刘欢,郑鹏鹏.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Y9岩体年代学与成岩成矿机制探讨[J].矿床地质,2014,33(4):675-688(CSCD) 焦建刚,郑鹏鹏,刘瑞平,段俊,姜超. 东天山图拉尔根Ⅲ号岩体锆石年龄及地质意义[J].地质与勘探,2013,49(3):393-404(CSCD) 焦建刚,鲁浩,孙亚莉,黄喜峰,段俊. 青海德尔尼铜(锌钴)矿床Re-Os年龄及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 2013,27(3):576-583(CSCD) 焦建刚,汤中立,闫海卿,刘民武,孙涛,徐刚,段俊等.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浆质量平衡与成矿过程[J].矿床地质,2012,31(6):1135-1148 (CSCD) 焦建刚,袁海潮,何克,孙涛,徐刚,刘瑞平.陕西华县八里坡钼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09, 83(8):1159-1165(CSCD) 焦建刚 ,汤中立,闫海卿 ,刘瑞平.甘肃高台—临泽地区109-2隐伏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31(2):218-225(CSCD)
主要参加编著: 1.汤中立,钱壮志,姜常义,焦建刚,等,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体系,北京:地质出版社,2023. 2.孙涛,王登红,王岩,郭娜欣,娄德波,钱壮志,焦建刚,等,中国矿产地质志-镍矿卷,北京:地质出版社,2020; 3.王涛,童英,郭磊,马昌前,苏尚国,焦建刚,罗照华,王连训.侵入岩地质调查与填图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2020; 4.宋忠宝,任有祥,陈向阳,陈博,王凯,栗亚芝,焦建刚,等.青海德尔尼铜(钴)矿的成矿类型及物探技术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5.汤中立,钱壮志,姜常义,李文渊,闫海卿,曾章仁,苏尚国,刘民武,焦建刚.中国镍铜铂岩浆硫化物矿床与成矿预测.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科技成果
1.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含矿性评价方法; 2.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与勘查应用;
荣誉奖励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11;(2023年)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R11;(2023年)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R9;(2022年)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R10;(2021年) 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人民政府,R2;(2021年) 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黄金协会,R9;(2021年)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教育厅,R7;(2021年)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教育厅,R2;(2019年)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4;(2018年)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R2;(2018年) 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R5;(2011年)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12年)
工作经历
2003年至今,在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任教; 2005年评为讲师; 2008年评为副教授; 2013年评为教授。
|